中华文化传播与传媒学术研究的新里程

2007-08-14
  「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学术研讨会」终于在七月十四、十五日在台北政治大学传播学院顺利地举行了,统计显示近二百余香港、新加坡、大陆、日本、台湾等地的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这是自一九九三年政大传播学院举办「中文传播研究暨教学研讨会」后,两岸四地发表论文与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聚会。

  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一届会议在长江三峡举行,由华中科技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主办,大陆中国新闻史学会及新加坡南洋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合办,大会也自此定下了研讨会的模式。第二届会议由兰州大学新闻系主办,远溯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第三届会议由厦门大学新闻系主办,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是主要论述;第四届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以中西文化交流为轴,论及全球化、网络媒体与华人传媒之发展,也就在这一次会议上同时决定了第五届转进台湾,由有七十一年历史且在新闻传播教学与研究皆有卓越成绩的政治大学传播学院主办。

探究「传播伦理」
  第一届研讨会的主题较偏重历史与海外华文传媒,到了第二届则已开始及于传播学各范畴,也反映了全面探讨中华文化传播与传媒学术研究的需要。政大传播学院为第五届研讨会所挑选的主题是「传播伦理」,讨论两岸四地都面对的困局│新闻传播界的脱序与乱象,举凡新闻、广告、公关、新科技等领域所见之违背伦理、侵犯个人权益的案例皆在论述之列。

  学者们深知苛责前线从业员并不公允,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才歪」,罪魁祸首应系那些枉顾法律、道德与人权而指令他们追逐销量、收视率的老板及管理阶层。他们也深知学界的力量有限,但社会的公民力量无穷,因此学界与实务界的有心之士也在努力推广传媒素养,以提升学童对传媒的认知与全体公民对传媒的批判能力,台、港、大陆各地的案例也都在会上交流、讨论,涉及了哲学、理论、组织与从业员个人等层面。为了扩大影响,负责筹备会议的政大教授正连络专人匿名审稿,准备将研讨会上资料详实且有精辟分析的论文结集出版,供社会、学界与实务界参考。

  为了彰显「伦理」的主题,大会筹备委员还特别邀请刚功成身退的前政大校长郑瑞城教授作「主题演讲」,郑教授专研组织传播学,曾任政大新闻学系、所主任及传播学院院长,他从学理与方法学切入,陈述「学术伦理」在探索真理过程中之必须与贡献。郑教授的精辟演讲说理清晰,兼及实例,对后学者是启迪与训勉,对以权、钱谋求学位与学衔的人则是强有力的当头棒喝!

缅怀朱谦教授
  学术的发展有赖后来者对前人的继承与批判,第四届研讨会便有场「学术生涯」的主题报告,由来三位资深华人学者分享求学、治学的经历。本次研讨会继承了这个传统,组织了「朱谦教授的学术与研究」的主题,缅怀方于去年十二月二日逝世的朱教授,由新加坡南洋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前院长郭振羽、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与政大传播学院教授汪琪及朱立主讲,追述朱教授的为人及对传播学的贡献。朱教授享寿八十,系台大外文系毕业,在史丹福大学取得传播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是第一位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的华人学者。

  一九六零年代中,朱谦教授曾任教政大新闻研究所,一九七零年初在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新闻学院任教,一九七零年中应恩师宣伟伯(Wilbur Schramm)邀迁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任研究员直至退休止,一九八一年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任讲座教授,一九八零年代中起亦曾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校讲学及研究。朱教授是最早研究华人社会传播的学者,也是结合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传播理论的第一位华人学者,他早年以研究说服心理及传播与发展着称,晚年则致力研究传媒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其学术研究及于台湾、香港、大陆、美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地。和与会学者一起缅怀朱教授贡献和待人处世风范的,还有朱教授的夫人赵承礼女士及他在台北的亲属多人。

三十五场论文发表会
  由于筹备会收到约一百五十篇论文,研讨会安排了三十五场的论文发表会,每场约四篇论文,课题包括了网路社群与传播、华人社会传播史、华文传播媒介、全球化与华人媒体、媒介与政治过程、电视新兴现象与影响、新闻伦理与典范、新闻专业性、新闻传播伦理教育、伦理与讯息产制、广告法规与伦理、资讯传播科技、危机处理新策略、媒介文化、叙事与论述、政经脉络、电视购物等专题。

  「中文传媒学术期刊之现状与展望」是研讨会的初次尝试,由香港、台湾、大陆等十二种主要新闻传播学术期刊主编分享编辑方针与审稿经验,用以惕励学者投稿,并提升期刊学术水准。十年前,中文传媒学术期刊可说凤毛麟角,而今众编辑聚集一堂畅谈经验,说明了华文传播研究的发展,也指出了在参与全球学术对话的同时,华人传播学者也不应忽略研究必须扎根本土!无独有偶,浙江大学传播学院李岩教授也正在筹备一个类似的研讨会,准备于今年十月在杭州召开,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期刊编辑」专题也就「无心插柳」地成了浙江大学会议的「会前会」了!

包容与融合地向前迈步
  学者们聚集一堂发表论文、相互切磋,畅谈理想或漫谈梦想,这本应是自然与平常不过的事,华人传播学者在一起开会也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学者们有心交流、真诚讨论,但残酷的政治事实有时也可使「自然与平常不过的事」变得复杂与困难。这次台北之会也不例外,一直到亲眼见到研讨会开始止,负责筹备的几位政大教授才放下了忐忑近月的心情!华夏文明的精髓是包容与融合,传播学者们早已迈开了大步,掌权的主政者是不是也该让学术交流回归「自然与平常不过的事」呢?

  就传播学研究言,台湾起步最早,发展也最稳健,核心研究群也最充实,达五百之众;香港人力薄、腹地小,但迈步踏实,贡献已绝不可小观。大陆的启动最慢,但近十年进步颇快,潜力雄厚,却有待政治解禁才能释放能量。我曾三次出席「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学术研讨会」,据我粗略观察,大陆年轻学者的表现愈来愈好,和上一辈学者相比,他们所受的学术训练多较为严谨完整,学术接触面也较广,在学术会议上也更勇于发言、参与辩论。女性学者愈来愈多,是最容易见到的两岸四地的共同点,也清楚地显示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竞争与合作本就存在于两岸四地之间,但知识不同于物资、财富,后者可能愈用愈少,但前者却是愈用愈多的,只要没有政治干预,只要华人学者继续交流、论辩,要发展出有创见的传播学应该不是梦! 两年后,下一届研讨会将由新加坡南洋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接棒,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学术研究理应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二零零七年八月八日晨于台北淡水河耽之瞥未居)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数码媒体Vs人类福祉

李月莲
2015-05-08

「第二届数码传媒生态研讨会」后记

唐芷莹 (撰文)
林援森 (整理)
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