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科技研究与应用须相互结合

2008-12-15
香港发展创新科技需用创新思维。
  今年八月十二日,比尔.盖兹(Bill Gates)曾旋风式地访问香港,并出席特别为庆祝位于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十周年而举办的创新论坛,他除了在论坛作演讲外,也与中文大学刘遵义、科技大学朱经武及香港大学徐立之三位校长进行研讨,探索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虽然大会以未来及创新为主题,但论坛却并没有给笔者带来太大的惊喜。不论在论坛的程序或内容上都似乎已是预先设计好,在一个已既定的讨论框架下讨论,又怎能会有很大的突破呢?微软采用了软性的市场推销手法,以论坛为名「卖药」为实。在程序设计上,第一节演讲的目的是让盖兹介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而在第二节的专家讨论中,微软欲借助校长们的声音推销盖兹慈善基金(Gates Foundation)。笔者可能是被个人科研和学术背景的影响而作此结论,但客观来说,论坛的内容也应该会为普罗大众带来一些新概念。

未来IT研究方向
  盖兹演讲主要集中在资讯科技,并分为两段。他在第一段简述了三个现今较为热门的研究领域,而它们都是微软亚洲研究所的主流研究方向。

  「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的研究目标是使人类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获取及处理不同媒体的资讯。较为大家熟悉的包括无线上网(例如Wifi)、利用RFID实时处理物流、利用全球定位所提供的资讯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去计算最短路程、流动电视等。

  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外,盖兹也提到科学家要注意一些「软」性的问题。例如当某用户采用普适计算时,他的行踪便会容易被他人发现;又例如利用无线传送的资料,也较容易被人盗取。这些牵涉个人私隐问题,绝非电脑本科生的专长,需要社会科学、法律、教育等专家携手解决。所以每一个学生都不应该只专注于自己的学科,亦需要扩阔自己的视野去了解其他事物,这便是通识教育的宗旨。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现时互联网研究上脍炙人口的课题。互联网将会是人类的工作的主要平台,因此「云计算」提倡开放式网上应用服务,在这技术环境下,用户再无需拥有自己的应用软件,甚至乎自己的伺服器。要解决问题时,用户只需利用他人在网上提供的免费或收费服务便可。另外一个「云计算」可解决的问题,是海量数据的处理。由于网上的资讯愈来愈大量,也愈来愈复杂,超越了一般私人电脑或工作站的处理能力范围,在这情况下,用户将会可以把他的问题交由「云计算」服务站去解决。同样地,这领域也牵涉到私人数据探秘的问题,例如用户把数据放在他人的服务站上,不良的商人便会有机可乘盗取资料。

  「人机互动」(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不久的未来,不同的资讯网络(电话、电视、互联网等)将会融合一起。现有的介面技术将很快便被淘汰,取而代之会是一站式的介面。例如利用录像片段中某一用词,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电视节目。这过程中牵涉到以语言识别(Speech Analysis) 技术自动抽取片段中的用词、把语言转换成文字后,再利用网上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技术,从茫茫网海中搜寻有关的资讯,然后再把结果分类 ,并根据用户的要求排序(Relevance Ranking)。虽然个别技术也颇为成熟,但集合它们去处理各媒体的资讯,便会带出另一连串科研上的新挑战。

IT教育包涵创新及应用
  盖兹在演讲第二段强调创新及应用对资讯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他赞扬中国和香港都拥有很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在世界科技创新圈中占重要席位。笔者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前半。内地科技人才众多是不争的事实,但香港的科技人才是否真的如他所言有很多呢?

  正如香港中文大学微软重点实验室主任蒙美玲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科技泡沫爆破后,香港的资讯科技行业一直缺乏人才。微软拨出资源作培训,长远让更多优秀学生看到行业的前景,这做法当然值得赞赏。可惜问题的根本在于本地学生对科技、工程等学科不感兴趣,学业优良又具创意的学生也纷纷跑到别的学系;再看看研究院里内地生的比例占总学生人数逾半以上,都反映了本地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

  香港距离知识型经济似乎越来越远,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等的扩展意味着本港侧重于服务型经济。一般香港人平均工时颇长,反映了大部份港人还依赖着传统的服务模式。传统服务业除了要根据市场需要而转变外,更往往需要从业人士长时间工作。这运作模式效率甚低,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业界没有积极利用资讯科技来提升服务质素及效率,达致事半功倍之果呢?

  笔者曾发表过一篇以《拓创新科技 香港经济出路》为题的文章,文中提到港人不应只靠「食老本」,依赖传统行业支撑本地经济。其实外国及国内早已大力推动创意及科技行业,不同类型的互联网衍生公司(Startup Company)凭着自己的创意研发出崭新的科技,并利用它创造不同的新产品或服务。反观香港的情况,科技往往只被视为产品设计和服务行业的辅助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后勤支援。创新科技发展赖以天马行空的创意,而香港的做法不但没有任何创意可言,反之更矮化科技专业人士的地位,导致人才抗拒投身科技及工程行业。再者,任何经济体系要发展科研除了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及金钱,亦需要付出时间。可惜香港企业家一般都较为急功近利,他们只对回报率高及回报周期短的项目感兴趣。这种态度对香港科技发展极之不利。

实现知识型经济
  香港政府在规划未来科技发展的「数码21」文件中明确地指出港府会锐意推动知识型经济。不过,知识型经济并不是只凭几句口号,或成立一些基金便会成功。发展创新科技是建造知识型经济的支柱,因此香港不容再重蹈上述「食老本」的覆辙。要实现知识型经济这目标,笔者认为教育是首要的因素。除了教授技术知识外,亦要在创新思维教育上下功夫,同时提高学生对发展科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盖茨今天的成就必然令很多人羡慕。回想盖茨决定成立软件公司的年代,当时的社会普遍没有电脑,有谁会想到今天个人电脑竟然如此普及,又岂会料到当年以小本经营的软件公司主席一跃成为今天的全球首富。当时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善的科技企业政策,市场上也没有健全的风险投资基金。在这缺乏具体支持的不利条件之下,盖茨仍能凭着他个人对开发软件的热情及创业的勇气成立微软,及后更发展成为今日的软件王国。这证明了若要成功发展创新科技,参与者必须热爱这事业,全情投入。这些基本的特性应是自小培育的,但香港的教育制度在这方面似乎还未掌握得很清楚。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从报章报导看近年香港大学生形象的变化

黄浿沂
王硕禧
郑梓峰
郑晓怡
莫浩廷
苏钥机
2019-03-08

港股资讯类电视节目的大陆市场需求

庄太量
路遥遥
2018-02-09

个性迥异的大学学生报

潘乐遥
苏钥机
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