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素养论坛:通识、考评、媒体

2009-06-15

  二零零九年五月廿三日,香港互联网协会连同香港教育城、香港教育学院跨学科及通识教育研究中心、香港媒体教育资源网、《香港经济日报》通识教育版及IT呼声合办了一个名为「媒体素养论坛:通识、考评、媒体」的活动。哀哉!星期六早上,在偏远的数码港,还碰上倾盆大雨…… 身为分享嘉宾兼协办单位代表,我作好了「讲人自讲」的心理准备。喜出望外,论坛竟有近一百五十人出席,当中包括不少教师、家长及资讯科技业界。这有赖主办单位够号召力之外,也因通识科够「惹火」。

在通识科实践探究学习的困难
  香港推行的新高中「通识科」难题衆多,此处不赘,我也无意简化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在此只粗浅地点出一个关键问题:「探究学习」──这个课程文件中多番强调的核心元素。 教育局课程文件中关于「探究学习」的部份其实并不浅白易懂。《通识教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所描绘只的是灵活的教学安排 (页49-50),而非「学习」的内部逻辑及进程 。文件中的十多项「学习目标」(页96-98) 是指导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制订考评准则的极重要指标。不幸的是,这些「目标」却有点重覆散乱,例如,项目viii (运用多角度、创造力和恰当的思考方法来分析议题……)、ix (从不同角度来诠释资料……) 及x (在处理不同议题时,能考虑和评论不同的观点……) 的意涵明显重叠。再者,每项「目标」亦涉及多个子项,例如,单是目标viii 便涉及了「多角度」、「创造力」和「恰当的思考方法」三个可圈可点的子项。可以想像,教师(及考评局) 根本难以单靠这组「学习目标」演绎出具体清晰的考评准则。政策文件的关键章节如斯这样,隐约暗示了通识科的「问题」,除了是因为部份教师「功力」不足之外,也可能涉及更根本的结构性因素。

  我在校本支援工作的经验中,看到老师对「探究能力」持守不同理解及评核准则,就是连同校老师在面对同一课程时也有截然不同的处理。多元化的校本演绎会否发展成零碎孤立的家家「大炼钢」?基本上,探究学习涉及目标为本的课程设计方法。教师需要定下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及设计「学习进程」,从而逐步引领学生掌握特定的能力及内容。学习目标不一定要从甚麽大理论而来,但这至少应该是学生能理解、能掌握的范畴 (如中英文科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范畴)。学习进程不一定依循年龄及班级,但任何一门技巧及知识系统总会有一些内部逻辑 (如我们不建议「未学行先学走」,当中考虑的是能力上的层级,而不是哪个年纪才应该开始学走的问题)。学术讨论中不乏一些可供参考的能力框架,有助演绎及评估通识科的探究学习,例如SOLO评估层阶、Bloom 的能力框架、资讯素养、媒体素养等等。我们可否灵活运用一些有实践基础的能力框架, 而毋须太苦恼辛劳地校本研发?

媒体素养是否可取的参考点?
  在新媒体环境中,媒体文本与媒体科技密不可分。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这门知识十分配合通识科的考评要求,精简地涵盖个人在处理各类议题时 (包括课堂活动或独立专题探究) 需要具备的能力 (见下表)。

  课程文件中提及的三个议题探究「阶段」 (1.掌握资料、2.明白内容、3.作出判断并实践), 与上述三个媒体素养范畴 (1.取用资讯、2.理解信息、3.表达意念) 非常配合。香港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进一步整理出适合香港学生的指标,我们可以共同编订各范畴所涉及的能力及任务,例如,「取用资讯」应包括引用资料的规矩、基本的搜寻技术等等;「理解信息」应包括文本理解、文本比较等等;「表达意念」应包括如何用精练文字表达论点、如何有趣味的媒体作品凸显观点等等。在厘清各能力范畴所应包括的能力后,我们更可以共同商议每个范畴中那些能力的层级,例如,在「取用资讯」的范畴中,引用资料的规矩可以是基本的要求、高阶搜寻是较高的要求、批判地筛选资料来源是更高的层次的要求。如是者,教师可以发展出有集体共识的框架并作出校本调适,继而预期初中生及高中生应该分别展示怎样的能力。

理解信息及表达意念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丘晓东跟我们分享了不同的取用资讯途径、介绍了一些互联网进阶搜寻方法。我尤记得他在分享中说:「获得资讯的途径分别不大,大家都能踏进参与讨论的门槛,区别在于取用资讯的能力」。这清楚指出,在相同的硬件设施下,个别学生的媒体素养差异可以令学习成果有天渊之别。

  圣公会诸圣中学梁若璋老师认为媒体往往只呈现部份事实,要掌握「真相」,必须比较各种媒体表述,保持敏锐度,多角度分析资料。梁老师用实例指出不同报章在处理同一事件时总有不同的处理手法,他运用课堂讨论点出同学们阅报的盲点。

  陈慧盈及陈家泰从前在佛教黄允畋中学校园电视台中获益良多,媒体制作活动促使他们探讨问题,主动寻找答案。他们目前在大学进行专题研习时是驾轻就熟,卓越的媒体制作技术亦为他们的研习报告生色不少。

  当天参与讨论的嘉宾还有香港互联网协会主席莫乃光先生、IT呼声梁兆昌先生、汉华中学通识教育科主任严志峰老师、香港媒体教育资源网主席李荣辉老师、香港教育城计划主任倪柏驹先生、香港创意共享的苏孝恒先生等等。

  媒体素养绝非什麽妙药灵丹,但当中涉及的概念与方法应该有助提升通识科探究学习的「可操作性」。对教师而言,明确简洁的概念框架能有助同工凝聚及筛选教材。对学生而言,媒体素养能在配合考评准则的前提下,提供一些能帮助他们精简扼要地掌握自己在学什麽、操练什麽的实用指引。诚然,这里带出的观点仍然粗疏,唯盼抛砖引玉,让业界有更多角度去探讨通识科的困难与机遇。


(*注:有关「媒体素养论坛」的活动记录,可参阅:http://hkmediaed.blogspot.com/2009/05/itvoice20095-2333-web-2.html)

媒体素养的主要范畴
(参英国通讯办公厅的定义及香港媒体教育资源网的翻译) 相关的议题探究过程
(参《通识教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页70) 相关的通识考评目标
(参《通识教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页96-98) 取用资讯 (Access)
例如:掌握网上搜寻技巧、善用工具协助资料搜集、认识科目入门点、拟订探究/搜寻方向等等。

议题探究阶段 ( I ):掌握事实、理解现象、澄清概念
学生需要对科目的主要词汇的基本认识、在探究议题时透过掌握资料作概念性的观察、搜集处理数据的能力等等(课程文件页96-98,第i、ii、xi、xii 项)。
理解信息 (Understand)
例如:解读媒体资讯、比较各种媒体表述、多角度分析、解构媒体事件、活用资料管理工具等等。

议题探究阶段( II ): 明白有关的分歧和冲突
学生需要在研习当代议题时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概念、辨识事实资料中所阐明和隐含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来诠释资料、评论不同的观点、分析数据和作出结论等等 (课程文件页96-98,第i、ii、xi、xii项)。
表达意念(Create)
例如:回应时事、监察传媒、发布消息、制作专题报告等等。

议题探究阶段 ( III ): 进行反思、作出评鉴、判断、探求出路、付诸实践学生需要清楚和准确地以简明、合乎逻辑和具系统的方式来表达意念(课程文件页96-98,第xii项)。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香港财经新闻教育模式

宋昭勋、吴静、赵应春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