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系列: 报业与香港 (嘉宾∶韦基舜(前《天天日报》社⾧)、郑明仁(资深传媒人))
在香港60-70 年代的背景下,香港整体的报业有何特色?大报小报的营运方针与模式又有何分别?副刊、社论在当时报纸当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历史回望: 第六集:岁月河山 -《乡曲》
黄家村村民阿福与老婆及一子一女守着田地,一家人老老实实过着农村生活,终于捱过战乱。战后香港社会不断发展,种米收入微薄,阿福希望儿子富仔不再务农,后来富仔在村中富商鸿哥米铺做搬运工作,月入八、九十元;而女儿阿娇则嫁给货车司机,生活安定,阿福十分安乐。一场台风后,阿福发现菜农比米农收入更好,于是改稻田为菜地,又开如饲养牲畜。
BAKER'S DOZEN: BAKER'S DOZEN III: 5 ELEMENTS/ 10 STEMS/ 12 BRANCHES & THE WILLOW PATTERN 5
This programme explains the Chinese 60-year calendar cycl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s of a cycle of ten heavenly stems and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香港文化大师系列: 唐君毅
唐君毅 ,1909年出生,四川宜宾人。现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及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唐君毅四十岁那年,因内地政权易手而来到香港,他对中华文化的凋零感到极度婉惜,同时不忍眼见不少学生因战乱而被逼停学,因此与钱穆、张丕介创办新亚书院。新亚多年来一直培育不少人才,播下众多文化种子,而唐君毅除教学外,亦不断在报刊发表文章,出版书藉,孜孜不倦,至死方休。 1975年唐君毅出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席教授,同年确诊癌症,1978年在香港病逝,终年六十九歳。家人按其遗愿,遗体移葬于台北淡水河畔的观音山上,因为那处能遥望中国大陆,可见他心系中国文化的情结之深。
香港大事 (Hong Kong Major Events): 英女皇访港启德机场
英女皇伉俪于1975年5月4日访港,抵港于启德机场,然后前往九龙公众码头、皇后码头、大会堂等等。港督麦理浩及英女皇先后于大会堂音乐厅内演讲。这次访港,成为当年瞩目盛事。本声带将足本报导全程实况。
BAKER'S DOZEN: BAKER'S DOZEN III: LIU CLAN OF SHEUNG SHUI 6
In Hong Kong, some villages are grouped around the same clan. This programme examin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system with reference to the Liu clan of Sheung Shui in the New Territories.
香港大事 (Hong Kong Major Events): 第18届奥林匹克圣火抵达香港启德机场现场报导 1
由陈惠民、 朱荣汉、 曾永强报导第18届奥林匹克圣火抵达香港启德机场时的情况。运送奥运火炬的专机于1964年9月4日,下午六时抵达香港启德机场。本声带足本报导全程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