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香港公厕也能反映香港的变迁,就好像男厕与女厕的差别。
开埠初期的香港,大多数的香港人都不懂英语,有些人为了更洋人做生意,因此学习英语,但学习初期英文未算流利,以致有很多谐音。
影相机可能是现在必备的工具,将今天的事情记录下来。但对于早期的香港,影相相对是比较困难的事。本集主持讲解以前香港的影相铺如何运作。
主持带大家回顾启德机场的历史,包括早期机场的民航发展史,以及机场命名背后的小故事。
香港的选美活动原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开始,最初是由一些商业机构如酒家、夜总会、钟表行等为了刺激消费,举办不同选美活动作招徕,吸引顾客消费。今集介绍早期受欢迎的选美活动和情况。
在六十年代的奥运,因电视直播和交通尚未普及,奥运节目多数以电台广播。这集节目回顾了1960年的第17届罗马奥运和1964年的第18届东京奥运圣火抵达香港之盛况的电台广播。
自五十至六十年代起,大众都透过传播媒体报导得知,当时的妓女故事,香港有《苏施黄的的世界》,台湾则有小说讲吧女的世界。究竟香港吧女的故事起源是什么?立刻收看本集。
炮仗又称鞭炮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鞭炮最开始主要用于驱魔避邪。
早年,不少新界居民因为各种私人理由,选择移民英国。八十年代的英国华人社区及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本集曾获《亚太广播联盟(ABU)电视大奖》(1984年)。 编导:萧景路 监制:吕一岚
每逢星期三晚及星期六或日都会有很多马迷去到马场观看赛试。但你们也知不知道马场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