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冯永基与产品设计师叶智荣在本集中大谈中西区和葵青区的历史和文化痕迹。自香港开埠,中西区与香港发展息息相关,从中区的西式文化,到上环区的华人文化,它汇集了不同文化的共融,是香港历史文化的缩影。而葵青区与中西区的景致亦大有不同,屋村的生活、梨木树、城门水塘的天然景致,又是另一番味道。
主持和嘉宾谈起九龙城地区,回忆九龙城区已消失的地标,例如九龙城寨、启德机场、附近食肆和雷达山等。嘉宾继而谈及元朗区,它是一个较容易接触大自然的地区,而吉庆围、醮的文化是这区的特色。
曾有「三不管」的九龙城寨,今天已成了清幽恬静的公园。这个曾汇集黄赌毒的特殊地方,它怎样从历史演变过来,当时的环境是怎样,今集由香港史研究专家梁炳华博士为大家介绍。
节目谈及漫画的定义、不少香港的漫画历史演进和当中一些代表作,如李凡夫的《何老大》、《财叔》、《神犬》、《神笔》。
节目谈及不少香港的漫画历史演进、香港漫画中的教育和政治作用、《老夫子》、《13点》等。
看照片来了解历史,总比在书本阅读文字来得生动有趣。今集吴昊和郑启明邀请一位业余的摄影者,把五十年代的香港老照片,如中环的缆车大厦、中国银行、香港仔海鲜坊、调景岭木屋、虎豹别墅等,和大家分享当时的拍摄的有趣事。
香港人对玛嘉烈公主这个名字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何文田公主道和玛嘉烈医院以她的名称命名。玛嘉烈在1966年首年访港,主持英国周开幕礼,是香港社会一大盛事。同年,发生六一二雨灾,市区录得多宗水浸、山泥倾舄、塌树等事故,影响木屋区1500多人。
传呼机又称「BB机」,在八十年代相当盛行。早在七十年代从外国引入,它的形状和操作是怎样呢?一齐收听主持人的介绍。 在香港以涂鸦方式而扬名海外,「九龙皇帝」曾灶财是其中一个。他是位流浪者,身份不明,在九龙各区天桥、街道的灯柱、电箱上写满他的「宣言」,后来更在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可说是前无古人,想知道详细内容,请进入的今集"香港留声机"。
李兰这个名字相信大部分听众都感到陌生,原来她是我们第一位香港小姐。早在1946年诞生的香港小姐,原来也是一位电影演员。想知道更多,就快来收听。
在六十年代的奥运,因电视直播和交通尚未普及,奥运节目多数以电台广播。这集节目回顾了1960年的第17届罗马奥运和1964年的第18届东京奥运圣火抵达香港之盛况的电台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