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文化源于英国贵族,较常用的英文名称是「Afternoon Tea」。
于1840年,英国贵族Lady Bedford(据说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好友)午餐后难抵到晚上八时才进食晚餐,因此在期间享用一顿特别餐饮「顶肚」,食物包括有蛋糕、三文治等小吃,以及印度的大吉岭茶(Darjeeling Tea),渐渐成为当地上层社会(Upper Class)的潮流。不过,他们并非称这膳食为High Tea,而是「Low Tea」,因为英国贵族在吃下午茶时,使用较晚膳餐枱矮小之专用茶几。把食物放在茶几上,轻松地躺着来吃才体现出真正的贵族享受。
有些香港人认为High Tea一词品味较高级,能显示自己的身分地位。其实,英式的High Tea并没有高档的意思,相反,是劳动阶层对下午茶的称呼。劳工阶层的下午茶称为High Tea,因为他们坐在厨房或廉价茶馆的高桌上吃;而食物亦以肉类、鱼、菜或焗豆等果腹食物为主,是草根式的便饭。
后来,有人甚至把High Tea称为「Supper」,意思为「informal family meal」,即中国人说的家常便饭。据说,随着18至19世纪照明装置渐趋完善,劳动阶层的工作时间大幅延长,故此须以High Tea来补充体力,不让贵族专美。
出版社:突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