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借阅电子书
香港人到茶楼,主要是品尝「一盅两件」,即一盅茶和两款点心。以前茶楼大都有三层。五十年代,茶居的茶价为每位一毫,中等茶楼如岭南、日男等则收一毫五仙至二毫。不同楼层收费亦不同,三楼的歌坛是高消费活动,需要近一元茶价,因而出现「有钱楼上坐,无钱地下踎」的说法。茶楼负责茶水供应称为「企堂」或「揸水煲」,因为清末一名企堂误杀客人的鹌鹑,自始茶客须要自行揭起盅盖,企堂才会加热水。

 

茶楼和后来的酒楼大大影响家庭式的茶消费市场和茶行业的经营。茶楼的茶叶多是由二盘、三盘商提供,香港进口的熟普洱多半是在酒楼消耗掉的。酒楼提供熟普洱的原因是其茶色深,茶客不会轻易要求换茶。黑茶亦有助消化,一解点心的油腻感,其陈味和口感亦合乎广东人口味。另一原因是它不像青茶,要在出厂后短时间内饮用,供应稳定。

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