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CHING QUOTES WITH SNAPSHOTS

迹影即有

欢迎全港市民,特别鼓励家长与子女一同参加。参加者须从10句指定金句中拣选其中之一,配合金句主题拍摄相片。得奖者将获书券及奖状,以示鼓励。比赛旨在加深市民阅读体验,以影像表达对金句的想像。

参加资格

  1. 此活动鼓励以家庭为参加单位,亦可以个人名义参与。
  2. 如参加者未满十八岁,须填写家长/监护人之联络电话和电邮地址。
  3.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公共图书馆及香港电台 (主办单位) 的员工不得参加。

作品规格

  1. 作品中采用的「金句」,必须从本活动内指定的十篇「金句」中选出。
  2. 参加作品的档案必须为横向作品,JPEG或JPG格式,档案大小必须在20MB以下,至少1,600个像素宽。如提交垂直照片,作品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3. 参赛作品须为数位档案,不限定使用数位相机所摄之相片,亦接受负片、幻灯片、冲印相片之数位扫描档;手机组参赛作品须以手机或平板之摄影设备拍摄。

嘉许

  1. 活动设有冠、亚及季军各一名。
  2. 各得奖者可获奖状及书券价值:冠军HK$2,000、亚军HK$1,500及季军HK$1,000。
  3. 所有入围者均获赠奖状及纪念品乙份。
  4. 参加者提供的姓名必须与身分证明文件相同;并于领取奖状、纪念品及/或奖品时,出示身份证明文件以作核实身份之用。
  5. 领奖日期将另行通知,请留意本活动网页之公布。
报名及作品递交日期:2024年12月6日至2025年1月6日

评审

  1. 冠、亚、季军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公共图书馆、香港电台、专业摄影师袁斯乐选出。
  2. 评分准则包括:主题表达、构图及创意。
  3. 如有任何争议,一切以主办单位决定为准。

参加方法

  1. 从下列十篇「金句」中选取其一创作摄影。
  2. 填写报名表格,并上载摄影创作 。
  3. 每名参加者只可提交一幅作品。
  4. 同意参加细则及条款 (详见参加表格内文) 。
  5. 确认电邮的连结。

十篇金句

金句 1
“ 暮年,人间的诱惑、顾虑统统消退了。”
――闵捷 《留法三剑客》
金句 2
“急功近利,做不好手艺。”
――Rain Haze 《守艺工匠:香港传统工艺面貌》
金句 3
“再美味的东西,多吃了也会腻。”
――游欣妮 《搣时的餐桌》
金句 4
“要走的没法可惜,来到的倍加珍惜!”
――方启聪 《100支酒与我和他和你》
金句 5
“旅行不只是局限于消闲娱乐,内里更蕴含着多种学问。”
――郭志标 《香港本土旅行八十载》
金句 6
“做事有无决心,看个人如何要求自己。”
――黄梓莘 《香港边界走一回》
金句 7
“跳出框框,把大自然元素融入建筑设计。”
――翁真如 《艺海履痕》
金句 8
“很写意地画着画着,纸上就有了一片风景。”
――啡白 《画家宅》
金句 9
“问题来到面前,必须面对解决。”
――林明杰 《香港制片:港式电影制作回忆录》
金句 10
“大河可能会有一时的澎湃,浪涛卷起千堆雪。”
――肖复兴 《古典音乐十五讲(修订版)》

摄影导师简介

林晓敏
林晓敏
林晓敏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学士、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硕士。现为作家、摄影师及策展人。于2020年创办「香港遗美」,记录香港的文化遗产,着有《香港遗美——香港老店记录》一书,并参与多次本地及海外展览。在城市寻幽探秘,以照片及文字拾遗,记录旧事物,留住留不住。
袁斯乐
袁斯乐
Kelvin Yuen (袁斯乐) - 香港景观摄影师首位华人于《2020 年度国际风景摄影师大赛》及《2024 国际全景摄影大赛》获得总冠军;他现为香港地质公园官方合作摄影师及更曾任香港旅发局摄影顾问,并与香港邮政合作发行《香港自然景观-群山》特别邮票。
Howard Tong
Howard Tong
Howard Tong 于2016年在Facebook开设「Howard手机摄」个人手机摄影作品展示专页,并于2024年转营为「Howard Tong Mobile Photography Workshop」,作为统筹及导师举办手机摄影教学,藉此与大众分享「手机摄影」的乐趣。他的手机摄影作品已在多个国际摄影比赛获得佳绩。
William Shum
William Shum
香港建筑师。本身不是专业摄影师,但喜欢以自己角度记录及分享身边美丽的人、事、物。因为贪方便,经常以手机捕捉影像,并逐渐钻研出一门简单易学的手机摄影技巧课程,期望以相会友,与其他人轻松地分享手机摄影的乐趣,并在社交平台上传递正能量讯息。2016年成立 William Shum Phonetography,数年来举办了多场手机摄影课程、户外摄影团、作品展及分享会,参与者数以千计。
夏竞业
夏竞业
Blackcred创办人、更是古典摄影工艺导师。一直坚持蓝晒创作,透过作品诉说照片中的故事和感情,并致力推广古典摄影,让其工艺继续传承。
Edas Wong
Edas Wong
Hello,我叫Edas Wong,一位香港业余街拍摄影师。大概十几年前,觉得工作之外,都要找一些兴趣,所以就决定开始街拍。点解选择街拍作为兴趣?因为街拍需要的工具比较简单,只要一部细小相机,然后出街随便拍拍就可以。开始时,只是周末随便拍,但后期是,街拍已经变成我一件日常放空的工具,所以我经常都会带住相机。经过多年累积的照片,庆幸得到点奖项,所以在网上开始有些人认识了。
Vincent Chan 陈德诚
Vincent Chan 陈德诚
Vincent是一位纪录片工作者和户外摄影师,热爱透过镜头为大家展现世界的奇妙面貌。他的影像作品总能激发无穷思考与想像,让你在每一画面中都找到新的启发。本着用照片和影片讲述动人故事的热忱,他创立了自己的影像工作室 @composethestorystudio 。近年来,除了捕捉壮丽雪山和神秘自然景观,他也专注于拍摄记录各运动员在户外冒险、挑战极限的精彩过程。
Benny Lau
Benny Lau
刘伟镇(Benny Lau)是国际获奖短片导演及摄影师,从事影像创作超过10年,在多个国际比赛以手机摄影作品获得超过100个奖项。Benny于2017年创办「手机摄影同学会」教学平台推广手机摄影,并多次获本港及国际摄影比赛邀请担任评审。
何柏基
何柏基
何柏基从事摄影工作廿十年,热爱艺术和大自然,活跃于摄影创作和摄影比赛,摄影风格由纪实摄影转变为探索内心的景观摄影和概念摄影再走进地景艺术的世界,其后因为拍摄大自然为主题而学习生态环境和生态导赏专业知识,近年热衷带领生态摄影和生态导赏活动,希望更多人欣赏和爱护大自然。
Andy Yeung
Andy Yeung
Andy Yeung是位屡获殊荣的摄影师,擅长拍摄建筑物和景观。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学会了从熟悉的事物中汲取灵感,尤其是在拍摄已被过度拍摄的城市照片时。凭自己藉敏锐的眼光和对技术的了解捕捉香港的神奇时刻,并将所看到的转化为反映他感受的事物。
小时候就对摄影充满热情,因为收到了父亲的二手旧相机。 因此,早期接触相机的经历让Andy进入了摄影世界,觉得摄影具有治愈的力量。 2015,利用无人机飞行拍摄,打造了多个航拍系列照片,吸引了众多国际关注。
Andy的城市景观作品集已在多个著名媒体展出包括 National Geographic、The guardian、Lonely Planet 和CNN 等。多年来积累了多个国际奖项,其中包括2017年国家地理年度旅行摄影师第二名,2015 年国际摄影一等奖及 2015 年 PX3 摄影比赛(建筑类别)的金奖得主。
报名已于1月6日结束
活动规则及条款
  1. 参赛作品须充分传达拍摄照片时之情境。
  2. 参赛作品须为数码档案,任何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相片、负片、幻灯片、冲印相片之扫描数码档均接受参赛。
  3. 参赛作品不得含有任何浮水印。如出现有关情况,作品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4. 参赛者在参加比赛时须保证参赛作品是参赛者本人独自的原创作品,同意且不违反任何与第三方的协议,不侵犯任何其他个人的版权、商标权、人格权、隐私/公开权及智慧财产权,且任何第三方不对该等参赛作品享有任何权利、所有权、主张或相关利益。香港电台/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保留一切检验原始作品/来源素材的权利,以确保其符合参赛规则。伪造或误导照片内容之来源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5. 参赛作品不得包含以下内容:(i) 政治;(ii) 种族歧视;(iii) 宗教;(iv) 不良意识;(v) 挑衅、侮辱、人身攻击、诽谤;(vi) 淫亵;(vii) 暴力;(viii) 任何具争议性、引人厌恶及/或不适当的内容;(ix) 任何公司及/或实体的名称、产品及/或服务;(x) 任何第三方的商标及/或标志;(xi) 任何品牌、产品及/或服务的推广;及/或(xii) 违反香港法律。
    香港电台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保留取消不符上述规定参加者的资格,有关参赛者亦须自行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6. 香港电台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保留解释、修改及/或补充本规则及条款的之权利。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