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特写
节目简介:
以不同专题环节,跟进焦点新闻,探讨时事议题,专访新闻人物,捕捉时局最新走势。
主持人:
新闻部记者2022-10-20
新闻特写
现正播放: 施政报告提多项抢人才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倡不应忽略本地人才
分段播放:
施政报告提多项抢人才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倡不应忽略本地人才
收听


行政长官李家超的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抢人才」及「抢企业」的新措施,包括今年内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而政务司司长带领的「人才服务窗口」,将统筹招揽人才策略。另外,合资格人才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后,在港物业可申请退还两项印花税。政府希望,新措施每年能吸纳最少3万5千名人才。
行政长官李家超说,香港具有不同优势,有很多个「第一位」,但不应抱着「有麝自然香」的态度,他又相信今次新措施能够吸引到人才。
有议员认为,政府需想办法留住本地年轻人及人才。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亦建议,政府不应忽略本地中小企及培养本地人才。
陈乐谦报道。
行政长官李家超说,香港具有不同优势,有很多个「第一位」,但不应抱着「有麝自然香」的态度,他又相信今次新措施能够吸引到人才。
有议员认为,政府需想办法留住本地年轻人及人才。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亦建议,政府不应忽略本地中小企及培养本地人才。
陈乐谦报道。
有议员称「简约公屋」能助有急需巿民 有巿民宁劏房等候
收听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提出多项加快房屋供应措施,包括推出「简约公屋」,预计5年内兴建约3万个单位;将现时约6年的轮候公屋时间「封顶」,目标是在4年内,将轮候时间降至约4年半。
《施政报告》亦推出措施支援青年住屋需要,包括在下个财政年度的卖地计划,再度推出「首置」项目,以及扩大「青年宿舍计划」,目标是5年内提供额外约3千个宿位。
有劏房户说,不太希望迁入「简约公屋」,宁愿住在劏房继续等。有立法会议员认为,「简约公屋」可以协助正住在不适切居所、急需协助的市民。
任顺熙报道。
《施政报告》亦推出措施支援青年住屋需要,包括在下个财政年度的卖地计划,再度推出「首置」项目,以及扩大「青年宿舍计划」,目标是5年内提供额外约3千个宿位。
有劏房户说,不太希望迁入「简约公屋」,宁愿住在劏房继续等。有立法会议员认为,「简约公屋」可以协助正住在不适切居所、急需协助的市民。
任顺熙报道。
当局放宽强拍门槛 测量师学会料强拍个案或倍增
收听


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措施,大幅压缩造地时间,重掌土地供应主导权。释放市区用地方面,政府建议放宽申请强制拍卖门槛至六成或七成业权。香港业主会表示欢迎,认为旧楼小业主面对庞大维修开支负担,建议有利旧区重建。测量师学会预计强拍个案或倍增。
当局提出在「北部都会区」全速造地建屋,区内住宅用地以最高地积比率 6.5倍为指引。前规划署署长凌嘉勤去年重返政府,以「港深合作策略规划顾问」身分推动「北部都会区」策略,他说,发展规模将类似东涌及将军澳。
政府继续改划「绿化地带」及发展棕地,但本土研究社认为,政府低估可发展棕地的面积,有「走数」之嫌。
钟慧仪报道。
当局提出在「北部都会区」全速造地建屋,区内住宅用地以最高地积比率 6.5倍为指引。前规划署署长凌嘉勤去年重返政府,以「港深合作策略规划顾问」身分推动「北部都会区」策略,他说,发展规模将类似东涌及将军澳。
政府继续改划「绿化地带」及发展棕地,但本土研究社认为,政府低估可发展棕地的面积,有「走数」之嫌。
钟慧仪报道。
当局成立「基层医疗健康管理局」 有病人忧难负担费用
收听


施政报告宣布将成立「基层医疗健康管理局」,专责统筹管理公私营界别的基层医疗服务。明年会推出为期3年的先导计划,地区康健中心将转介有高血压或糖尿病高风险的市民到私营界别作进一步检查,政府会资助约一半检查和治疗费用。
有长期病患的长者认为难以负担私家医生的费用,会继续在公立医院覆诊。医学会认为私家医生的诊症时间较长、能由同一名医生跟进病人,相信对病人有一定吸引力。
另外,施政报告宣布优化长者医疗券计划,容许夫妻共用,并推出3年先导计划,医疗券有条件增加至2500元。社区组织协会认为,限制长者先使用1千元作预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层医疗用途后,才能加码,有助及早识别病情及提供治疗。
黄贝纹报道。
有长期病患的长者认为难以负担私家医生的费用,会继续在公立医院覆诊。医学会认为私家医生的诊症时间较长、能由同一名医生跟进病人,相信对病人有一定吸引力。
另外,施政报告宣布优化长者医疗券计划,容许夫妻共用,并推出3年先导计划,医疗券有条件增加至2500元。社区组织协会认为,限制长者先使用1千元作预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层医疗用途后,才能加码,有助及早识别病情及提供治疗。
黄贝纹报道。


李家超形容许多措施都是破格、聚焦,比以往更加主动。(陈嘉成摄)


施政报告提到过去两年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新华社)


孔于人关注,除了重点抢高端人才及企业,特区政府不应忽略本地中小企及培养本地人才。(港台图片)


对于政府将优化审批程序,徐奕伟认为有助聘请人才来港。(孔令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