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特写
节目简介:
以不同专题环节,跟进焦点新闻,探讨时事议题,专访新闻人物,捕捉时局最新走势。
主持人:
新闻部记者2021-09-02
新闻特写
现正播放: 纸本登记消费券昨发放第一期2千元 部分人未能成功领取
分段播放:
纸本登记消费券昨发放第一期2千元 部分人未能成功领取
收听


大约81万名以书面登记或次轮电子登记消费券的市民,昨日起可领取第一期2000元消费券。不过,有多名以纸本登记的长者表示未能成功领取,有人到旺角始创中心的办事处查询,部分人情绪激动,警员到场了解。
民建联及民主党分别收到多名长者求助,其中民建联昨日下午约见财政司司长办公室官员反映问题,会后民建联形容会面有成果,引述当局表示会延长市民补交资料的限期多两星期,直至本月15日。
社区组织协会认为,不少长者都不懂使用电子消费,政府应该透过综援或者长者生活津贴等途径发放款项,不应规定他们使用电子消费。
记者陈乐谦报道
民建联及民主党分别收到多名长者求助,其中民建联昨日下午约见财政司司长办公室官员反映问题,会后民建联形容会面有成果,引述当局表示会延长市民补交资料的限期多两星期,直至本月15日。
社区组织协会认为,不少长者都不懂使用电子消费,政府应该透过综援或者长者生活津贴等途径发放款项,不应规定他们使用电子消费。
记者陈乐谦报道
非本地海外医生来港工作 有医生团体关注或有沟通问题
收听


政府建议放宽经特别注册形式申请来港非本地医生的要求,包括容许非本港永久居民的海外专科医生,如果持有认可医学资格和香港医专颁授的专科资格,都可以申请。医专回覆查询时表示,需时了解政府最新的倡议,进一步讨论,暂时未有回应。
香港私人执业专科医生协会会长郭宝贤质疑,医专的主要角色,并非只是审核外地医生的资格,亦不能尽信未经核实的资料,必须确定申请人所述的专科知识,符合香港水平和实际需要 。
郭宝贤接受记者潘洁平访问时又说,除非政府增加条件,规定非本港居民的海外医生来港要识广东话,否则有机会增加沟通问题。
香港私人执业专科医生协会会长郭宝贤质疑,医专的主要角色,并非只是审核外地医生的资格,亦不能尽信未经核实的资料,必须确定申请人所述的专科知识,符合香港水平和实际需要 。
郭宝贤接受记者潘洁平访问时又说,除非政府增加条件,规定非本港居民的海外医生来港要识广东话,否则有机会增加沟通问题。
理大研发应用程式助掌握入境旅客行踪 采取防疫措施
收听


香港正采取「严防输入」的防疫政策。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的研究团队透过数据分析,模拟本港恢复通关后的情况,以疫苗接种率50%计算,发现即使不实施隔离检疫和社交距离限制措施,但如果对入境旅客进行「接触追踪」,尽早发现个案,就可以将感染人数大幅减少约84%;如果追踪之余,并将每日入境人数限制于1万人以下,以及采取严格社交距离限制,感染人数更可降低约94%。
理大团队研发了一个让旅客使用、具备接触追踪功能的流动应用程式,旅客下载后,如果到过确诊者曾经出现的地方,程式就会发出警示,提醒他们采取适当防疫措施。
记者林汉山访问了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教授黄文声,他说这个应用程式与「安心出行」有不同,亦顾及到私隐问题。至于是否需要强制入境人士使用这个程式,以及将本港的防疫政策由「清零」改为「与病毒共存」,黄文声说,要交由政府考虑。
理大团队研发了一个让旅客使用、具备接触追踪功能的流动应用程式,旅客下载后,如果到过确诊者曾经出现的地方,程式就会发出警示,提醒他们采取适当防疫措施。
记者林汉山访问了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教授黄文声,他说这个应用程式与「安心出行」有不同,亦顾及到私隐问题。至于是否需要强制入境人士使用这个程式,以及将本港的防疫政策由「清零」改为「与病毒共存」,黄文声说,要交由政府考虑。
公屋长者户持续增加 有房委会委员促配合「居家安老」
收听


本港人口老化,公屋联会引述房署的统计数字,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约有17万2900公屋长者户,住户成员都是60岁或以上人士,占总数约22%,较上个年度增加1个百分点。
记者黄凯宜访问了房委会委员、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他说,公屋长者户持续增加,不少更是独居。他认为房委会应以「居家安老」为目标,在起居饮食及医疗方面,为长者户提供更好的支援。
记者黄凯宜访问了房委会委员、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他说,公屋长者户持续增加,不少更是独居。他认为房委会应以「居家安老」为目标,在起居饮食及医疗方面,为长者户提供更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