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寻

载入中 ...

街角有乐 第11集 : 大埔 - 光辉岁月

2017-04-04

街角有乐 第11集 : 大埔 - 光辉岁月

2017-04-04
节目每集环绕香港一个地区,带出不同主题,第十一集:大埔-光辉岁月。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埔,是一个旅游胜地,有园林古村、山野溪流水,有可供嬉水的天然深潭,也有古色古香的道堂和佛社。

本集带大家穿梭时光隧道,回到大的光辉岁月,一同步墟寻窑,细味当年倩影。

大埔墟的富善街(旧称太和市),自清朝光绪十八年开始,直到一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兴旺墟市,而富善街中央,仍屹立着一间香火鼎盛的文武庙。

原来富善街和文武庙的出现,与碗窰这地方有着密切关系。大埔的碗窰村背山面海,位于一片冲积平原上的山岗处,这里有倾斜度约35至40度的小土岗,刚好适合建龙窰、烧瓷器;而附近的打泥洞村和打铁屻村一带,昔日草木茂盛,燃料充足,也有数条分支的小河从山上蜿蜒流下,既可设置以水轮车带动的水碓,舂碎瓷土矿,又方便淘洗瓷土粉末,绝对是提炼制作优质瓷泥的理想地。加上昔日碗窰河(大埔河)的水流量足以行驶舢艇,可将瓷器制成品直接送达当年延伸至附近畔涌村的大埔海,如此方便的海路运输,促使瓷器制造业在这里大力发展。自明末开始,大埔人藉着碗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生产青花瓷器,全盛期这里的工人约有五百,属于规模庞大的生产工业,直至1932年,瓷器工场才全面停产。

清年期间,蓬勃的碗窰陶瓷业由马氏经营,富裕的收益亦令马氏积极参与地方建设,愿意捐出一半土地,为大埔太和市开墟做买卖的用地。

随着大埔乡镇发展,碗窰人口增加,1949年各村父老更筹建碗窰公立学校,1970年代初学生多达六百余人,是新界甚具规模的村校,学校有客家耕读文化的传统,是香港乡村学校发展史上一个别具意义的个案,及至1994年学校才结束。


从清末民初时的碗窰,再走到七十年代的大埔,老街坊森哥40年前开始拿着相机到处拍摄,开始时只为兴趣,但随着大埔变迁,多年来照片顿时加添了历史价值,森哥更开设《大埔老照片》社交网站群组,与网友一同努力,将大埔旧貌重现,透过珍贵的照片,主持与森哥跟大家细说大埔从前。

主持:
陈健朗Kelvin
何思谚Leanne

访问嘉宾:
游子安博士(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森(「大埔老照片」社交网站群组管理员)



助理编导:郭淑美
编导:何丽芬
监制:钟嘉慧

街角有乐

香港地方虽然不大,但人口密杂,文化多元,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环境、气氛,不同的过去、现在与发展,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区特色。 一连二十集半小时的访谈节目《街角•有乐》,搜寻属于香港的地方情怀,探讨香港不同的地区面貎和特征;每集环绕一个地区,带出属于该区的独特命题,透过主持和嘉宾的分享,介绍各区的新旧资料、有趣事物、生活文化、社区精神等,内容不单包含各区的小人物故事,更有特别环节,让街坊抒发他们的苦、乐与心声。期望每集节目都让观众更认识香港各区的街头角落,令大家对身边的事、物、人、情有更深的体会和共鸣。

主持:陈健朗Kelvin、何思谚Leanne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