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寻

载入中 ...

路行车载

2017-08-21
城市的发展导致交通的革新,交通的改善又加速城市的扩展,城市和交通的关系密不可分。香港在百多年间从一条细小的渔村高速地发展成一个国际城市,交通工具也因应社会的改变而不停演进,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开埠早期,人口流动不多,大部分居民出入都是以步行为主,他们以木头车、马、马车、甚至牛车和独轮手推车作交通工具。轿和人力车引进香港后,很快便成为主流交通工具,更受到政府的监管。

随着城市的急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非机动的交通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1882年,政府颁布《有轨电车专业条例》,宣布筹建坚尼地城至筲箕湾的电车服务,并另设一条支线上山顶。1885年,前往山顶的缆车率先兴建,以满足半山和山项外国人的需求,工程于1888年完成。随后,填海计划完成,马路也得以扩阔,直至1904年,来往坚尼地城至筲箕湾的电车服务亦分阶段完成。

电车通车后,由于方便快捷,很快又成为市民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更方便了需要到第二区上班谋生的居民,也因此直接加速社会人口的流动、商品买卖的往来,也加快了城市拓展的步伐。

电车开始在港岛区行驶之后,曾多次有计划扩展至九龙区,但计划未实践前,巴士亦已开始投入服务,由于九龙区连同新界区幅员较广,地区分布也较复杂,没有轨道的巴土显得更加灵活及实用,巴士服务便急速发展起来,不同的巴士公司也纷纷成立,提供不同的路线在港岛、九龙及新界区行走,让市民乘搭。后来,政府决定把巴士服务规范化,到了1933年,港岛区的巴士专营权由中华汽车有限公司夺得,而九龙区及新界区的专营权则为九龙汽车(1933)有限公司拥有。

到了日治时期,大部分公共交通工具都被日军充公或改并为军事同途,香港的交通工具顿时流失,各种交通运输系统也陷于瘫痪,到了这一刻,轿和人力车又发挥了它们的功能,成为市民重要的交通工具。

主持:
刘智鹏教授(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曾卓然博士(岭南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

受访嘉宾:
丁新豹教授(历史学者)
马冠尧(工程历史研究者)
郑宝鸿(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专家顾问)
张顺光(香港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高添强(香港历史研究者)
洪超平(最后一代人力车夫)
郑毓敏(前总车务督察)
陈德安(前九巴车长)
吴楚彬(前电车高级车长)

编导:伍自祯

播出日期:21/08/2017(星期一)
晚上9时至10时-港台电视31

历史说香港

  • 视像
  • 中文
  • 文化
  • 已完结
历史说香港

简介
《香港历史系列》一直以来都以纪录片形式,配以口述历史与电脑模拟画面,让香港历史重现观众眼前,唤起大众对香港的集体回忆,同时加强年轻人对香港的归属感。

本辑节目内容以《香港历史系列 III》为鉴,与历史学者探讨香港的历史大事,从多角度分析这些重大事件在香港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对香港发展的影响。

节目内容包括香港医疗制度的成立、早期航运发展、香港抗日、司法制度建立的过程、华商与市镇发展、公共房屋政策,以及交通系统发展,并且发掘更多历史事件及人物,务求能把香港的历史面貌更全面地呈现出来,加深普罗大众对香港历史的认识。

本辑节目共6集,2017年7月31日起,逢星期一晚9时至10时,在港台电视31、31A播映。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