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寻

载入中 ...

奶瓶儿

2022-02-14
收藏者张西门,多年来收藏了多款不同年代的玻璃奶瓶,其中最珍贵的一个,是他从屯门龙鼓滩一个荒废村落中找到,估计已经有百年历史的本地出产双头玻璃奶瓶。张西门会为大家细说玻璃奶瓶在香港出现的历史,以及从奶瓶反映的当时社会状况。
 
上世纪初,由于物资缺乏,大部份市民的生活都不容易,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往往只是最简单的——长大成人。今年94岁的卢亚香婆婆,记忆中,父母从来都没有对她说过任何期望的说话,只希望她能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因此,卢婆婆亦以同样的方式教养自己的子女,从小便训练他们的自理能力,希望子女能够有足够的意志与毅力,面对人生中的不同逆境。
 
作为两女之母的嘉玲,在大女儿出世时,曾经是一名"紧张大师",事事以女儿的安全为首要考虑,虽然随着小女儿的出世,嘉玲开始学习放松,但香港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制度,都令她感到压力,甚至有点迷失。嘉玲希望能够重拾自己当初对女儿许下的期望:只要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另一边的Jamie, 认为放手让子女尝试,即使失败,即使受伤,也是成长的一环,她认为陪伴子女成长,从旁作出支持与鼓励,对小朋友更为重要。
 
一个世纪下来,香港的父母之道改变了多少?

编导:彭志敏


香港故事 - 世纪物语 (第51辑)

有人说,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亦有人说,改变可以是弹指之间,甚至一瞬间。
从前的小渔村,蜕变成今日一个国际大都会,当中,几多事物历久不衰,又有几多在时代巨轮下悄然流逝。岁月悠悠下,香港又改变了多少?
今辑<香港故事>,我们会由昔日的人、物、事开始,一个上世纪的磨草药工具,一个金属打票机,一个上百年的玻璃奶瓶,每一件保留下来的东西都有它的原因与故事,透过不同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看我城今昔前后的改变。

旁白:马浚伟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