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Loading ...

拯救.大娱乐家

2014-06-23


不同年代的香港人,有不同的娱乐方法。战后儿童成长于资源缺乏的年代,要消磨时间,就只得就地取 材,自行动手,跳飞机、跳橡筋绳、射码子、捉金丝猫,或自得其乐,或与众同乐。之后的香港,经济起飞,那几代人物资愈见丰富,开始拥有玩具,甚至游戏机。 香港人的娱乐方式,从此变得不再一样。
 
到近十年,情况有异。年轻人闲时依然渴望玩乐,但玩耍的方式,却异常单一:人人各自留在冷气房 间,或盯着电脑,或凝视手机,玩得不亦乐乎。这种娱乐方式,虽然舒服,却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算是一班年轻人聚起来玩,也多讲打机攻略,少流青春的 汗水,更少见有意义的倾谈。
 
港式娱乐深入民间,与全体香港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它看似是生活的奢侈品,却一直反映香港人的脾性:创意、灵活,更乐意与人沟通。而近十年港式娱乐的单一化,则在悄悄孕育出下一代的香港人:不懂创新,更不擅沟通。如此下去,那个还是我们熟悉的香港吗?
 
今集节目找来两位中五学生希贤与小麦。他们不单是相识当年的玩伴,更是这个世代少见的「玩得之 人」,无论是街舞、滑板、音乐、拍片,两人都有涉猎。他们未必玩得出色,但却肯定玩得开心——原因无他,两人之所以作多方面尝试,并无特别目的,只为娱乐 自己,最紧要开心。眼见同代的年轻人,不单缺少玩乐时间,更加缺少玩乐的能力,两人决定携手做大娱乐家,一边追溯历史,回顾昔日的港式娱乐活动,一边用自 己的汗水感染身边人——与其在冷气房间对着电脑偷笑,不如回归基本,一班人嬉戏,一班人欢笑。因为独乐乐,永远不如众乐乐。
 
识玩,一定玩呢啲。

编导:梁建明

十个救港的少年

  • Video
  • English
  • 文化
  • Completed
回归十七年, 我们常听说: 有关香港不同核心价值的消逝,有认为香港已经不是香港,只不过是一个“曾经叫香港的地方”...更甚的, 是宣告: 香港已死。
我们常听说, 香港年青人被宠坏, 无理想, 一代不如一代...
但事实是否如此呢?还是这些核心价值、香港精神,只不过是得了重病,暂避风头,潜伏在寻常百姓家,轁光养晦,等待有心人的发掘呢?
而作为香港一份子的年青人,他们除了在键盘上宣泄之外,又会不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方法和角度,参透问题之所在,更用实际行动为香港出一分力呢?
十集节目将定出十集议题,如“拯救街头味道” 、“拯救屋邨色彩”、“拯救中文”、“拯救友情”、“拯救儿歌”, “拯救二人空间”等等...找来十位拥有鲜明性格的热血青年, 用轻松/狂想/恶搞式的手法, 以不走高深、抗拒离地讨论的原则,走进街头、小社区,用奇想/阿Q精神/唐吉柯德式的方法, 令香港起死回生、拯救香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