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寻

载入中 ...

介之推不言䘵

2014-01-14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推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人,介之推没有主动求取俸禄,晋文公也疏忽了他,没有赏赐他。介之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剩晋文公一人在世。晋惠公、晋怀公没有人亲附,国外的诸候和国内的臣民都厌弃他们。如果上天不灭绝晋国,一定将有明主。能够主持晋国宗庙祭祀的人,不是国君还会是谁呢?这其实是天意,而那几个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错误吗?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之为盗贼,何况盗窃上天的功劳而当作自己的功劳?在下的人把他们的罪过当作是正义行径,在上的国君奖赏他们的欺诈行为,上下互相蒙骗,我很难跟他们相处下去。」
介之推的母亲说∶「你何不也去求取赏赐呢?如果因此而气死,可以怨谁呢?」介之推回答说∶「明知错误而去效法,罪过更加严重。而且我已经口出怨言,就更不应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那也应该让国君知道此事,你认为如何呢?」介之推说∶「说话就像身上的花纹一样,可以起美化的作用,我将要退隐了,又何须再美化自己?这样做只是为了追求荣耀和名望。」他的母亲说∶「你真的能够这样做吗?那我和你一起隐居。」母子二人于是隐居于山野至死。
晋文公派人寻找介之推,不果,把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这样做是为了记住我的过失,并表扬介之推这个善良、高风亮节的人。」

词解:
晋候∶公子重耳,晋献公之子,即晋文公。
介之推∶根据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之」是语助词,所以有些地方称介之推为介推。
弗∶不。
诬∶虚假、错误。
相蒙∶互相欺骗。
盍∶音合,「何、不」二字的合音字。
怼∶怨怼。
尤∶过失、罪过。
文∶音问,当作动词用作去声,解作修饰。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古文」指文言散文,「观止」一词出于《左传》,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已经尽善尽美,无以复加,所以《古文观止》解作历代文言散文的最佳结集。主持陈耀南会透过古文的介绍,让大家掌握中文的语言艺术,继而了解中国的学术思想及社会变化。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