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寻

载入中 ...

晁错论(一)

2014-05-19
原文: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之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遗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译文:
天下间的患难,最难处理的是∶表面看来太平盛世,背后其实有不可预测的忧患。冷眼旁观变化发生而不作出适当的安排,则恐怕爆发起来无可挽救;若要强行处理,则天下人已习惯于太平安稳的现状,不会相信我们。惟独仁人君子豪杰,能挺身而出,为了天下而甘冒巨大的困难,以求成就伟大的功业。这并非苟且求名的人,勉强在短时间内办得到的。
天下太平安稳,如果我无故触发起灾难的事端,我应当能收拾它,然后才可向天下人交待。如果事到临头,自己却想避开它,让别人承担责任,那么天下的祸患,一定会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从前,晁错尽忠于汉朝,想办法削弱山东各诸侯国的势力。山东诸侯一同起兵,以杀晁错为名;而皇帝不加细察,杀了晁错来说服诸侯退兵。人们都悲痛晁错因尽忠而受祸,却不知道晁错有自取其祸的错处。
古来建立大功业的人,不但有过人的才能,也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从前夏禹治理洪水,开凿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奔流到大海。当他的功业还未完成时,也存在洪水冲开堤防四处奔流泛滥的可怕灾患。只有预料到灾患必然会发生,事到临头才不会慌张,而从容镇定地想办法解决,因此能取得成功。以七国的强盛,欲骤然削弱他们的势力,他们发生变乱有何奇怪呢?晁错不在此时挺身而出,替天下人抵挡大灾祸,控制吴、楚等七国的命脉;竟然设法保全自己,想让皇帝亲自领兵而自己留守后方。况且,挑起七国变乱的是谁呢?自己既想藉此博取名誉,又怎能逃避引出来的祸患呢?最危险的是亲自领兵平乱,与此相比,留守后方是最安全的,自己作为引发祸患的主谋,只选择做最安全的事,而把最危险的事留给皇帝,这正是忠臣义士最为愤怒不平的原因啊。在这时候,纵使没有袁盎从中挑拨,晁错亦不能免去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留守京城,却让皇帝亲自领兵,按照人情来说,皇帝本来就为亲征一事感到为难,但是又难于反对晁错的建议。因此,袁盎的说话在这时候才能起作用。假如吴、楚等七国造反时,晁错能豁出生命担当这事,日夜像磨炼刀剑般磨炼自己,领兵东出严阵以待,这样做就不会连累皇帝。那么皇帝将会因为他而没有什么害拍,即使有一百个袁盎,能离间他们吗?
唉!世上的君子,如果打算在非常时期建功立业,就不要作保全自己的打算。假如晁错自己领兵去征讨吴、楚等七国,未必不会成功。正因为他一心想保全自身,导致皇帝不悦,奸臣才得以钻了这个空隙。晁错为自全而做的打算,不就是自招其祸的原因吗?

词解:
所∶处置。
狃∶习以为常。
犯∶冒。
期月∶一个月,这里表示时间很短。
循循焉∶有次序的样子。
晁错∶颖川人,西汉景帝时为御史大夫。
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
溃冒∶大水冲决堤防,四处泛滥。
冲突∶水流冲击岸堤。
冲∶要冲,要害之处。
袁盎∶楚人,汉文帝时为中郎,后任吴相,得到吴王的厚待。因为私受吴王的财物,被晁错案查,降为庶人。吴、楚七国起乱时,袁盎趁机进言「唯斩错可以谢诸侯」,晁错终被杀。
淬砺∶淬,指打造铁器时,将金属烧红后浸入水中,以增加其弹性和硬度。砺,磨刀石。淬砺本指磨炼刀剑,后来引申为刻苦锻炼、进修。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古文」指文言散文,「观止」一词出于《左传》,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已经尽善尽美,无以复加,所以《古文观止》解作历代文言散文的最佳结集。主持陈耀南会透过古文的介绍,让大家掌握中文的语言艺术,继而了解中国的学术思想及社会变化。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