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Loading ...

醉翁亭记(二)

2014-04-06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而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的都是山。西南面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美好,望过去草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了。沿着山道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那从两座山峰之间泻流而出的,就是酿泉了。经过一段依着山势回转的路,有一座檐角像鸟儿展翅高翘的亭子,紧靠着泉水上边,就是醉翁亭了。建造这座亭子的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为这座亭子取名的是谁?是滁州太守用自己的别号为亭子命名。太守与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心意其实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游山玩水的乐趣,是由心神领会,而寄托在酒上的啊。
每当太阳升起,树林间的雾气便消散,云烟如果拢集回来,山岩洞穴便会显得昏黑。这种阴暗光明的交替变化,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山野的花开放了,散发阵阵清幽香气;美好的树木茁长了,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风爽,霖露洁白;水位低落了,河床的石显露出来,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上山游玩,晚间下山归来,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游玩所得的乐趣也就无穷尽了。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的人边走边唱,赶路的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招呼着,走在后面的人答应着,弯腰曲背的老人、被拖着抱着的小孩,来来往往不绝于途的,是滁州的人到这里来游玩。到溪边钓鱼,水又深,鱼又肥壮;用酿泉造酒,泉水甘香,酒清醇好喝;各种野味和山菜,错杂地放在面前,就是太守主办的筵席。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的乐趣,并不在于弦琴和箫笛,而是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行酒令的筹,杂乱地在人的手中传来传去,有的站起来,有的在座位上喧哗大叫,一众宾客尽情欢乐。其中一个容貌衰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倾侧在朋友中间,却是太守喝醉了。
过了一会,黄昏的太阳落到山头了,人们的影子分散杂乱,这时宴会完结,宾客跟着太守一起回去。树林渐渐阴暗起来,上下响起了鸟鸣的声音,游人一离开,禽鸟就快快乐乐地鸣叫。不过,禽鸟大概只懂得自然山林的乐趣,而不了解人的乐趣。一般人只知道跟从太守游览山水的乐趣,而不知道太守是因为人们欢乐而感到欢乐。喝醉时能够和人共同欢乐,醒来后能够以文章记述欢乐的情景,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就是卢陵的欧阳修了。

词解:
滁∶滁州,今安徽滁县。
壑∶谷、沟。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琅琊∶山名,在滁县西南十里。
翼然∶鸟展翅飞翔的样子。
太守∶职官名,一郡之长。
霏∶雾气。
伛偻∶弯腰驼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领着带着,这里指小孩。
山肴∶野味。
野蔌∶野菜。
射∶古代一种投壶游戏。宾主依次序投矢于壶内,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
觥筹∶觥,古代的大酒杯。筹,行酒令的器具。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古文」指文言散文,「观止」一词出于《左传》,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已经尽善尽美,无以复加,所以《古文观止》解作历代文言散文的最佳结集。主持陈耀南会透过古文的介绍,让大家掌握中文的语言艺术,继而了解中国的学术思想及社会变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