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Loading ...

泷冈阡表(三)

2014-04-12
原文: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闲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 !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戍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佑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译文:
唉!先父崇国公安葬在泷岗后六十年,他的儿子欧阳修才能写这篇墓表,竖碑刻石于他的墓前的道路。这并非胆敢故意拖慢,而是有所等待。
我十分不幸,四岁丧父。母亲立志守寡,在贫穷的境况下尽力谋取衣食,长养、教导我,使我得以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的父亲做官时,十分廉洁,又喜欢施与别人,乐于接待客人。他的俸禄虽然不多,但经常花尽而刻意不攒积起来,他说∶『不要让钱财成为我的累赘。』所以他死后,家中没有一片瓦遮蔽,没有一块地种植,作为我们生活的依靠。我倚仗什么才能够守寡呢?我对于你父亲的日常行事,也略知一二,因此寄望你继承父志,光大家业。」
「自从我嫁入你的家门当媳妇时,家姑已经过世,赶不及侍奉她,可是我知道你的父亲能够孝养侍奉他的双亲。你的父亲死了,你的年纪又小,我不知道你将来能否长大成人,可是我相信你的父亲一定会有一个好后代。我刚嫁到你家时,你的父亲脱去为母亲所穿的孝服才一年,每逢年节祭祀时,他定必流泪说∶『祭祀再丰盛再好,也不如生前微薄的奉养。』有时吃一顿好点的酒菜,又流泪说∶『从前母亲在时常常不够,如今足够有余,可是已经来不及孝养她了。』我起初看到一两次,还以为他刚除丧才会这样。但后来他常常如此,一直到死也从未间断。虽然我赶不及侍奉家姑,但从这些事看来,知道你父亲是很会孝养他的母亲的。」
「你父亲做官时,有一次夜里点着蜡烛办理公文,几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他说∶『这是一件判死刑的案件,我设法替犯人寻求一条生路,可是找不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得到的吗?』他说∶『为犯人寻求生路而寻求不到,那么,被处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恨了。何况有经过反覆核实量刑而能活下来的呢!正正因为有寻求得到生路的可能,那就明白到,不为犯人寻求生路,被处死的人是有遗恨的。常常为他们寻求生路,仍然不免有错杀的,何况现在有些人常常找借口定人的死罪。』他说着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便指着你叹气说∶『算命先生说我戌年就会死去,假如他的话是真的,我就见不到儿子长大,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平时教导其他子侄,也是常用这些话,我听熟了,所以能够详细地说出来。他在外面做的事,我不知道。他在家里从不骄夸虚饰,而行事仍然这样厚道,这真是出自内心的啊!唉!他的心十分仁厚啊!凭这样我知道你父亲会有很好的后代,希望你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做。孝养父母不一定要丰盛,最重要是孝顺;不一定能够让所有人得到好处,最重要是心地仁厚。我没有什么能够教导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为人的志向原则。」我流着泪记下这些教导,不敢忘记。
先父年幼丧父,努力读书。咸平三年考中进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做过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岗。
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讳是德仪,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俭约、仁爱又有礼仪教养,起初诰封为福昌县太君,进封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从我们家道中落以后,她就以俭约的原则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说∶「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
先父死后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禄来供养母亲。又过了十二年,列位于朝廷做京官,才获得赠封双亲。又过了十年,我担任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亲因病逝世于官邸,享年七十二岁。又过了八年,我以不相称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枢密使,进为参知政事。又过了七年才解除职务。自从进入军、政二府后,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自从仁宗嘉佑年间以来,每逢国家大庆,必定对我的先祖加以赐恩。曾祖父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母累赠为楚国太夫人。祖父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母累赠为吴国太夫人。先父崇国公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母累赠为越国太夫人。皇上初次举行祭天大礼,先父赐爵为崇国公,先母进爵为魏国太夫人。
于是我流着泪说∶「唉!做善事无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亲积善有德,理应享有这种盛大的酬报。虽然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赐爵位、受封官,经表彰而光荣,因褒奖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赏诰封,这就足够使其德行显扬于后世,庇荫支持子孙。」于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谱系,详细刻在石碑上,接着又记下先父崇国公的遗训,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对我有所待的原因,都写在阡表上,好让大家知道我德行浅薄,能力微小,只是适逢其时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则,没有辱及先祖,都由于上述的原因。
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欧阳修立表。

词解:
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崇公∶崇国公的简称。欧阳修父亲名观,字仲宾,最后赐封为崇国公。
卜吉∶安葬。丧俗中,葬地和葬日均由卜筮决定,若吉,才可以行事。
泷冈∶今江西省永丰县南凤凰山,山旁是沙溪市。
克∶能。
阡∶墓前的道路。
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旧时尊称自己的母亲为太夫人。
俾∶使。
姑∶妻子对丈夫母亲的称呼。
归∶古时女子出嫁称为归。
矧∶况且。
岁行在戍∶古人以十二地支和十天干来纪年,这里指到了地支是「戌」那一年。
矜饰∶骄夸虚饰。
中∶内心。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
道州∶今湖南道县。
判官∶官名,掌文书事务。
泗∶今安征泗县。
绵∶今四川省绵阳县。
推官∶官名,掌管刑事,亦称军事推官。
泰州∶今江苏泰州市。
讳∶古代对帝王或尊长,不得直称名字,叫避讳。
太君∶宋代对官员的母亲的称号。
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
龙图阁∶宋王朝藏图书典籍的馆阁。
尚书吏部郎中∶吏部属于尚书省,负责掌管官员的升迁任免,设郎中四个分掌不同职责。
副枢密∶即枢密院副使,而枢密院是宋代中央主管军事的最高机构。
参政事∶即参知政事,宋制为副宰相。
二府∶宋制,政事出中书省、军事出枢密院,称为二府。
锡∶即「赐」。
府君∶这里是后辈对祖先的尊敬。
妣∶古时对祖母和祖母辈以上女性祖先的称呼。
郊∶祭名。
揭∶举。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古文」指文言散文,「观止」一词出于《左传》,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已经尽善尽美,无以复加,所以《古文观止》解作历代文言散文的最佳结集。主持陈耀南会透过古文的介绍,让大家掌握中文的语言艺术,继而了解中国的学术思想及社会变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