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Loading ...

三代回收人

2015-10-07
香港的回收业可以说是古老行业。

刘耀成入行差不多四十年,他的回收场是家族生意,父亲刘财是创业者,五六十年代已开始在茶果岭一带从事废料收买工作,到七八十年代生意越做越大,甚至成为废纸出口商,将废纸打包,利用趸船将废纸出口到台湾,东南亚以及中国内地。他的行家梁沛伦亦是回收业的老行尊,父亲由苦力做起,经历过八十年代回收业的黄金时期,到九十年代尾,因香港两间造纸厂先后倒闭而面临困境,他组织商会向政府谈判,取得启德机场附近一块土地继续经营,可惜租约期满后却不获约,那时候他的儿子梁振邦毅然决定辍学,自加拿大回港继承父业,将回收场搬到火炭继续经营,并且因为遇上2003年沙士,市民健康意识提高,他把握机会推出全港第一个玻璃纤维旧衣回收筒而得到翻身机会。

2003年沙士之后,市民环保意识增加,不少私人屋苑都进行各种环保回收活动。吴卫霞(Vecell)就是在这段时间,创立了一间以私人屋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回收公司,后来更因应政府推行的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而设计了一款废物分类箱,取得不少生意。虽然Vecell的公司是以回收家居废料为主,但梁振邦却并不看好私人屋苑市场,宁愿主力回收商业废料,近年更转型到机密文件销毁的新服务上。

回收业面对最大的困难是土地租金昂贵。刘耀成觉得九七前政府并无对回收业的土地需求有任何支援。九七后则开始以短期租约方式批出土地供回收业竞投,价高者得。刘耀成认为这变相是一个高地价政策,令到投得土地的回收商只愿意从事回报较高的废料回收,如废纸废铁之类,而不愿从事其他废料回收,如废塑胶,因这类废料需较高投资成本而回本期较慢。

然而刘耀成觉得废塑胶若经过分类再加工成原材料,其实大有商机。他在十多年前便与朋友合资,在泰国开设工厂,专门回收废胶樽,经过清洗及破碎而成为可再造原料。后来他更与儿子Jackson尝试在香港回收场从事各类废塑胶的分类及前期加工工作,虽然面对回收量不足及成本高昂问题,但2012年国内实施「绿篱行动」,香港很多未经分类废塑胶被禁止入口,他们反而不受影响。刘耀成父子更再接再厉,一年前在泰国开设另一间工厂,专门回收废胶袋。他们期望在泰国取得的经验可以引用在香港,希望在政府政策配合下,再加上自己的技术,可以取得成功。

编导:庞天鹏

两代之间

香港是一个急速流转的城市,无论城市的外貌或是人文风景,一个十年经已相去甚远。
97回归后,政权移交,社会很多政策及制度亦相应转变,不同年代的香港人,身处的环境及面对的挑战亦不一样。
「两代之间」将以十个不同职业,见证香港这十八年间的时代变迁。同一份工作、同一个职衔,不同的年代,工作性质、待遇、回报、前景已经很不一样,究其原因,是因为时代的步伐、还是因为制度的改变、或是另有其他因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