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寻

载入中 ...

第二个家

2016-11-08
Nischaya 及Neivda两兄妹分别就读小学二年和三年级。他们在尼泊尔出生后,父亲便把他们带来香港。去年十一月,两兄妹自出生后第一次返回尼泊尔的家乡。自幼于香港长大的二人,虽然对简朴的家乡感到新奇,但始终未能适应当地生活。

父亲希望小朋友学好中文,日后便不用如自己般只能靠劳力生活。学习中文无疑是进入主流社会的重要一环,但作为父亲的他更希望小朋友可以快乐地学习,不要因成绩单而感到无尽的压迫和忧虑。这当中充满着矛盾,但也充满着爱。

就读小学四年级、十一岁的Swastika,选择了以英文教学为主的小学,寻找学习知识与中文的平衡点。成绩优异的Swastika,学习中文除了是为前程着想,也是为了帮助几乎不谙中文的母亲做翻译。她是一个非常乖巧又早熟的小女孩。

两个个案反映不同的价值,请耐心聆听小朋友们的声音。

编导: 崔丽容

监制: 李雅欣

我家在香港 II

少数族裔与香港社会的融合、以及少数族裔被歧视的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议题。其实香港一些少数族裔人士,他们的父、祖辈早年已来港定居,在香港的发展历史中担当重要的角色。他们已经落地生根,融入香港这个大家庭,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我家在香港II」,以香港人与少数族裔的相处为主线,让观众了解大家应如何相处才可打破彼此隔膜,拆解一道因语言、文化差异而筑起的墙壁,促进了解,消除歧视。
节目以纪录片形式拍摄,八集节目记录了十多位外籍朋友植根香港的故事,当中有他们与香港人的互动交流,希望观众反思我们和族裔之间如何相处才可打破文化差异的隔膜。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