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香港政情大事回顾
2018-12-27
返回
2018香港政情大事回顾
2018-12-27
2018香港政情大事回顾
主持:麦嘉纬
编导:陈月慧
回首2018年,哪些关键词足以代表这一年的社会状态呢?
「红线」可会是最佳代表?提倡港独固然是禁忌,讨论禁忌也仿如引火自焚,一人成党的香港民族党被取缔、邀请陈浩天演讲的外国记者会被抨击、活动主持人马凯被拒绝入境。还有,流亡英国的作家差点被拒在大馆谈及他的《中国梦》,异见艺术家受安全威胁取消来港举行作品展……社会不禁会问,国家安全与言论自由如何划分?
港独议题与廿三条立法是宿命的一对,随着对港独的讨论升温,建制派、中联办、中央领导人亦加紧催促特区政府交功课,不能继续成为「全球唯一没有为国安立法的地方」。即使国家主席习近平口中说着「急不得,慢不得」,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不能继续以「暂时无具体时间表」对立法的压力挡驾。
回首2018年,是否红线遍地,也许见仁见智,但社会未能平静,毋庸置疑。政治方面,DQ阴魂不散,从周庭到刘小丽,选举主任的审查已扩展至参选人的政治取向是否「从一而终」;乡郊代表选举的参选人,更要明确反对他人支持港独。法庭方面,占领运动结束四年,相关案件尚未完全划上句号:占中九子案开审、朱经纬案上诉失败、双学三子冲击公民广场上诉得直……议会方面,《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条例》审议期间的争拗,已令特首尝试吹起的和风消失无踪。
不如政治放一边,看看民生又如何?港铁沙中线工程的连串丑闻,令市民对港铁的管治沉降、崩裂。广深港高铁乘客量未如预期,乘客对购票、出境等事宜一肚气。还有,「现代世界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一瞬间打破东涌居民平静的生活和平稳的物价。不过,市民对以上种种事件的怒火,也许不及对土地政策未完善、房屋供应远不足够的怨气巨大,土地大辩论是求同存异,还是各说各话?「明日大屿」是燃点希望还是倒钱落海?未有答案前,渴望有个安乐窝的市民还是自求多福,继续前仆后继到房委会递交居屋申请表,或者先买「比人住嫌细,比狗住嫌贵」的龙床盘。
无论这一年生活有何艰难、社会有何争拗、市民有何怨气,2018年都快将成为过去。2019年的前路,会较平坦易行还是荆棘满途呢?没关系,反正香港市民的坚韧是出了名的,山竹过后的「返工1.0」和港铁四线故障的「返工2.0」都没有难倒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好怕呢?
主持:麦嘉纬
编导:陈月慧
回首2018年,哪些关键词足以代表这一年的社会状态呢?
「红线」可会是最佳代表?提倡港独固然是禁忌,讨论禁忌也仿如引火自焚,一人成党的香港民族党被取缔、邀请陈浩天演讲的外国记者会被抨击、活动主持人马凯被拒绝入境。还有,流亡英国的作家差点被拒在大馆谈及他的《中国梦》,异见艺术家受安全威胁取消来港举行作品展……社会不禁会问,国家安全与言论自由如何划分?
港独议题与廿三条立法是宿命的一对,随着对港独的讨论升温,建制派、中联办、中央领导人亦加紧催促特区政府交功课,不能继续成为「全球唯一没有为国安立法的地方」。即使国家主席习近平口中说着「急不得,慢不得」,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不能继续以「暂时无具体时间表」对立法的压力挡驾。
回首2018年,是否红线遍地,也许见仁见智,但社会未能平静,毋庸置疑。政治方面,DQ阴魂不散,从周庭到刘小丽,选举主任的审查已扩展至参选人的政治取向是否「从一而终」;乡郊代表选举的参选人,更要明确反对他人支持港独。法庭方面,占领运动结束四年,相关案件尚未完全划上句号:占中九子案开审、朱经纬案上诉失败、双学三子冲击公民广场上诉得直……议会方面,《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条例》审议期间的争拗,已令特首尝试吹起的和风消失无踪。
不如政治放一边,看看民生又如何?港铁沙中线工程的连串丑闻,令市民对港铁的管治沉降、崩裂。广深港高铁乘客量未如预期,乘客对购票、出境等事宜一肚气。还有,「现代世界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一瞬间打破东涌居民平静的生活和平稳的物价。不过,市民对以上种种事件的怒火,也许不及对土地政策未完善、房屋供应远不足够的怨气巨大,土地大辩论是求同存异,还是各说各话?「明日大屿」是燃点希望还是倒钱落海?未有答案前,渴望有个安乐窝的市民还是自求多福,继续前仆后继到房委会递交居屋申请表,或者先买「比人住嫌细,比狗住嫌贵」的龙床盘。
无论这一年生活有何艰难、社会有何争拗、市民有何怨气,2018年都快将成为过去。2019年的前路,会较平坦易行还是荆棘满途呢?没关系,反正香港市民的坚韧是出了名的,山竹过后的「返工1.0」和港铁四线故障的「返工2.0」都没有难倒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好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