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扎子
中华文化 古文观止 香港电台网站 作者介绍 朗读原文 收听全部内容 春秋战国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第3段 原文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词解,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词解颇、牧词解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词解词解词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词解三史词解,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词解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词解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词解

译文

臣等每次从西阁退出,相互谈论,认为以皇上的聪明,一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圣主和贤臣的意见相合,等于相隔百年的君臣处身同一时代。从前,冯唐谈论廉颇、李牧的贤能,使汉文帝为不遇贤才而叹息;魏相列举晁错、董仲舒的对策,令汉宣帝采用而导致汉室中兴。如果皇上能够自去求得老师,没有比就近从陆贽取得教益更合适了。传统的六部经书和三部史书,诸子百家的文章,并非没有可观的地方,学习这些文章都有助于治理国家。但是,圣人的言论太深奥,史书和诸子百家的道理太支离破碎,好像山高海深,难以精简地选出来。可是像陆贽的言论,一看就明白,聚合了古今政治见解的精华,确实是国家治乱的借鉴。臣等想取来他的奏议,稍为校正,缮写进呈,希望皇上把它放在座位旁边,就像见到陆贽一样;反复熟读,好像和陆贽交谈一样。这样,相信一定能启发皇上神圣的天份,在短时间内成就太平盛世的事业。臣等表达不尽诚恳的心意,希望皇上决定呈进与否。

其他段落: 第1段 第2段 第3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