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伟国、罗永生
细诉传奇人物的风云事迹,重新认识中外历史。
#香港电台文教组
#艺文一格 culture.rthk.hk
同治七年(1868年)农历七月,左宗棠歼灭捻军,获得清朝赏赐太子太保荣衔。然而,同一时期,陕西、甘肃(当时甘肃省管辖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海省东北部)等西北省份的回民动乱已经恶化。
所谓回民,是指信奉伊斯兰教(俗称「回教」)的民众,广泛分布于西北的陕西、甘肃(包括今宁夏、青海)等省的市镇及农村,中原的河南、山西、直隶(今河北省及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及云南、福建亦有分布。回民的起源,据史学家考证,是唐、宋以来陆续从中亚、波斯(今伊朗)、大食(今中东阿拉伯诸国)到中国谋生、经商的移民。特别是元朝时,不少回教徒跟随蒙古统治者到达中原,加入元朝军队,镇守西北各省及云南各重镇,或任职各级官员,部分回教徒在大都(今北京)及沿大运河、沿海市镇经商,当时称为「色目人」,拥有政治特权;地位高于汉人(指金朝、西夏、高丽遗民及后裔)、南人(指南宋遗民及后裔)明朝建立,蒙古统治者被逐出中原,但这些数以十万计的信奉回教色目人,已经留在中原三、四代,只能继续在中原居住,已失去政治特权,改用汉人模式姓名,例如马、麻、哈、蕯、沙等,又有改姓张、杨、李、王等,从事农业、经商,日常生活基乎完全汉化。由于信仰与汉人不同,回民聚集成村落,极少与汉人通婚。明朝中期以后,回汉冲突增多,不少发生回汉械斗。
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事,一些回民首领亦起兵呼应,西北各省官府穷于应付,清朝呼吁地方乡绅组织团练镇压叛乱。陕西回民首领任武、赫明堂、邹玉龙、白彦虎等人率领「十八大营」包围西安,威胁潼关。咸丰十一年(1861)原任工部侍朗张芾奉旨回陕西家乡办团练。同治元年(1862)五月,张芾在临潼与回民首领谈判时被挟持,其后被杀并肢解暴尸,回民动乱恶化;陕西、甘肃官员极大震动,联名向朝廷请兵入陕镇压。同治七年(1868)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召见左宗棠,委以稳定西北边疆重任,宗棠慨然接受。他所面对的,是复杂的民族纠纷,在进兵、筹饷、运粮等方面,困难重重。而且,不少朝廷重臣及地方督抚,认为清朝当前急务,是应付海防,对用兵西北,不愿支持,宗棠要完成任务,阻力极大。更加严峻的清况是,宗棠相自幼相依为命的二哥宗植、患难与共的元配周夫人、自幼因病瘫痪的爱女孝琪,以及他寄予厚望的长子孝威,在数年间先后去世。宗棠强忍悲痛,为稳定西北边疆而操劳。
他深切知道,「回乱」的根源,是陕、甘官府腐败,激发回汉冲突。他的治边理念,坚持「多杀非仁,轻怒非勇,诛止元恶,锄必非种」,「汉回仇杀,起于细微,汉祸既惨,回亦
无归。帝曰汉回,皆吾民也。使者用兵,仁义节制,用剿用抚,何威何惠」。宗棠自同治七年1868年十月坐镇西安开始,至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肃州之役结束,用了五年时间平定西北回乱。
主持人:张伟国、罗永生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底,太平天国起事之后,由广西向湖南挺进,势如破竹,湖南首当其冲,大部分湖南省士大夫、乡绅,纷纷响应朝廷号召,参与抗击太平军。但左宗棠仍然避居乡间,观望形势。
湖南新宁县武举人出身的江忠源,在清咸丰元年(1851年),奉命赴广西钦差大臣赛尚阿军营,参加讨伐太平军,江忠源回湖南家乡募招壮丁五百人,号称「楚勇」,在全州蓑衣渡阻击太平军,大获全胜,太平天国的创办人之一,天王洪秀全的智囊南王冯云山中炮死。清朝执政者开始重视地方团练。
左宗棠的好朋友兼姻亲胡林翼(时任贵州安顺知府)向时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及继任湖南巡抚张亮基极力推荐左宗棠,称赞他「湘阴左君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但左宗棠都托辞回避。左宗棠二哥宗植、好朋友郭嵩焘等,亦屡次劝宗棠出山,宗棠未有答应。
咸丰四年初,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之后,再次回师进攻湖南,湖南形势危急,据说,太平天国派人搜山,要找寻左宗棠。回任湖南巡抚的骆秉章亦派人礼聘左宗棠,宗棠已无法推辞,于咸丰四年三月加入骆秉章幕府。骆秉章对他深信不疑,所有军政事务,都交付宗棠裁决,「凡事需问左季高先生」。
骆秉章是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当时他已年届四十岁。可谓大器晚成。之后数年,受命稽察吏部银库,他上任后坚决裁撤各种「陋规」,要求库丁必须严格把关,杜绝损公肥私。道光二十三年,户部银库历年亏空事发,短缺存银九百多万两。骆秉章也因「失察」而被暂时革职待查。
道光皇帝大为震怒,任命重臣严密查勘,所有自嘉庆五年以后的历任管库司员、查库御史及库丁书役等,逐细查明,开列名单,从严治罪,追究责任,并对以后如何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提出具体意见。最终裁定,凡嘉庆五年至道光二十三年历任库官、查库御史,各按在任年月,每月罚赔银1200两,已故者照数减半;历任管理银库之王大臣,每月罚赔银500两,历任查库王大臣,每次罚赔银6000两,已故者照数减半。
慈禧太后的曾祖父吉郎阿,曾在嘉庆年间间担任户部银库员外郎,需罚赔亏空二万一千六百两,虽已逝世,由其子景瑞(慈禧祖父)缴纳。未能足数,需入狱抵罪。因此有慈禧年少时曾经探监送饭的传说。
骆秉章则经查明并无贪汚,官复原职。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骆秉章外放为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贵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抚。咸丰二年(1852年)夏,太平军攻入湖南,骆秉章率军民抵抗,太平军围攻长沙八十余日,骆秉章被奉旨领兵镇压太平军的钦差大臣·大学士赛尚阿弹劾「荒废政事」,革职留任。其后与继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坚守长沙,以炮击太平军,杀死西王萧朝贵,太平军撤走,骆秉章因此以守长沙有功而复职。咸丰三年(1853年)初,骆秉章任湖北巡抚,一个月之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回任湖南巡抚,而且一任十年。
咸丰三年(1853年)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左宗棠说:「所计画无不立从。一切公文,画诺而已,绝不检校」,一时传为佳话。
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向骆秉章求救。骆秉章派鲍超、彭玉麟赴湖北解围。朝廷重臣潘祖荫说:「楚军(指湖南湘军)之得力,由于骆秉章之调度有方,实由于左宗棠之运筹决胜」。咸丰十一年(1861年)骆秉章改任四川总督,同治六年(1867年),年逾古稀的骆秉章病逝于四川总督任上。朝廷称誉他「公忠诚亮,清正勤明」,赐諡号「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