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古今风云人物

    简介

    GIST

    主持人:张伟国、罗永生

    '
    由香港电台文教组制作,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人物,透过这些传奇人物的风云事迹,加深大家对历史的认识。

    电台收听
    香港电台第一台,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播出。

    Podcast 收听或订阅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87&lang=zh-CN

    浏览香港电台文教组「艺文一格」网页
    rthk.hk/artitude
    '

    最新

    LATEST
    13/04/2024

    孔子 (五)∶鲁国执政

     
    孔子见鲁昭公的流亡朝廷无所作为,十分无奈,于是到东方大国齐国寻求出仕机会,得到齐大夫高氏接待,成为高氏宾客。齐国的气象与鲁国大不相同,齐人重商,处事灵活变通。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古城遗址)是东方大都会,四方商贾云集。百多年前,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富国强兵,曾经称霸中原,以「尊王攘夷」号令诸侯,桓公、管仲死后,公族内斗,失去霸权,但齐国仍然富甲一方,吸纳各地人才,除了高、国、崔、卢等同宗家族之外,外来的鲍氏、田氏、晏氏亦分享政治权力。齐国包容各方人才、学说,一片繁荣景象。孔子在齐,听闻昔日齐桓公、管仲事迹,为之钦佩:「微管仲,吾披髪左衽矣!」他又曾登出东方第一高峰,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

    孔子什么时候离开齐国返回鲁国,已不可考。据《史记·孔子世家》,齐景公欲任用孔子,但「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离齐返鲁。他回鲁国之后,不再从政,收徒讲学。当时孔子学识广博,已远近知名,远至南方的吴国,亦派使者向孔子求教。孔子招收了不,少日后对他十分忠诚的弟子,例如子路、颜渊等,逐渐形成孔门学派。

    孔子回鲁国收徒讲学期间,鲁昭公在流亡之地乾侯逝世,三桓家族立昭公之弟定公,结束了鲁国都城「无君」的状态。鲁定公五年,权倾一时的季孙氏家长季平子逝世,季桓子(季孙斯)继位,季桓子虽然承继了父亲的鲁国执政地位,但为人软弱,季孙氏家臣阳虎(《论语》称他为「阳货」,有《阳货》篇)趁机夺权,囚禁桓子,并迫他盟誓,把鲁国的执政权交给阳虎代行。阳虎出身不详,据说相貌与孔子相似,不少人误认孔子就是阳虎。

    阳虎性情率直、张扬,敢作敢为,他掌权第二年,召集三桓族人及鲁国贵族与鲁定公盟誓,要各人捐弃旧怨,全力效忠鲁定公,其实是挟定公以令诸家。孔子应该参加了这次盟会,亲见阳虎的飞扬跋扈。据《论语》记述,阳虎(阳货)曾派人送礼给孔子,希望与孔子结交,大概孔子心目中,阳虎这种趁机夺权的家臣,就是「乱臣贼子」,不应交往。不久,孔子与阳虎在路上遇上,双方停车对话: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送给孔子一只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孔子乘他不在家时,去拜谢。却在半路上遇到了,他对孔子说:「过来!我有话要说!」孔子走过去,他说:「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能叫做仁吗?」孔子说:「不能。」「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握机遇,能叫做明智吗?」「不能。」「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人呀!」「好吧,我准备做官。」)

    孔子不敢得罪阳虎,只好随便敷衍他。在阳虎当权时,孔子未有出仕,大概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吧(《论语·卫灵公》)。

    阳虎当权期间,发动多次对外战争:以齐国收容昭公时,侵占郓邑为理由,伐齐;又奉中原盟主晋国之命,伐郑,在郑国的匡邑大事破坏,回归时途经卫国都城,不打招呼便领兵入城耀武扬威,穿城而过。

    鲁定公九年,阳虎图谋叛乱,更换三桓家长,由亲附自己的三桓支庶子弟代替,被季桓子察觉,联同叔孙、孟孙家族,发兵把阳虎赶走,总算把权位夺回。阳虎逃到晋国,依附晋国大夫赵简子。定公十年,叔孙氏的家臣侯犯又占据郈邑作乱,平定祸事不久,三桓向定公推荐孔子任官,职位是「中都宰」,即首都市长,孔子接受了任命,当时孔子五十岁。

    13/04/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预告

    UPCOMING
    20/04/2024

    孔子 (六)∶周游列国

     
    孔子任职中都宰之后,隔年改任司空,已经是「卿」等级,不久又改任大司寇,负责司法、治安。并且一度摄行正卿职务,成为鲁国执政。

    一直以来,鲁国朝廷的卿级大臣,都由公族成员出任,三桓家长世代垄断最高卿级职位,孔子以外姓士族成为代理正卿,十分罕见。三桓之所以任用孔子,主要原因,是三桓家长都年纪较轻,经历了阳虎专权及叛乱,国内局势险峻,地方势力难以约束;定公年纪较大,难以操控;而南方蛮夷吴国兴起,吴王夫差领兵北上威逼中原,鲁国首当其冲,深受威胁。三桓对掌握政权力不从心,希望任用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担当重任,孔子正是适合人选。

    孔子代理执政,短短三年期间,做过几件记载于史册的事。第一件是孔子执政第七天,便诛杀了大夫少正卯。「少正」官职,「卯」是人名。据说少正卯是当时鲁国的闻达之士,即言论界红人,经常放出惊世骇俗的「邪说」,吸引年轻人追捧,被称为「闻人」(即闻达、出名的意思),他的后代就以闻人为姓氏,后来又简化为闻。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略)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其后流传的《孔子家语·始诛》篇增加了细节,孔子指出少正卯有「五恶」(天下有五种比窃盗杀人还严重的罪恶),用现代语文解说:
    第一是内心险恶却深藏不露;
    第二是行为乖张而意志坚定;
    第三是言论偏颇却辩才无碍;
    第四是认知邪恶而学识广博
    第五是对作恶的人广施恩泽。

    孔子认为这五大罪恶只要具备其中任何一样,都应该诛杀,更何况少正卯是五种都有,少正卯以邪恶的言论蛊惑大众,聚集各方罪恶的事例为他私人所用,是标准的奸雄,如果不早日除去,将会成为鲁国的大患。但《论语》及《左传》没有记载这事,因此是否事实,后世学者有争论。

    孔子做的第二件大事是以鲁国执政身份陪同鲁定公参加与齐景公及齐相晏婴的会盟,称为「夹谷之会」。会盟的背景是,南方的吴国兴起,吴王夫差不断向中原扩张势力,齐、鲁正处于吴国北进首当其冲的地域。齐景公及晏婴希望与鲁国结成联盟,号召中原诸侯共同对付吴国的威胁,恢复祖先齐桓公的霸业,鲁国亦希望齐国能交还鲁昭公时被齐国侵占的城邑。于是两国国君择日在交界处夹谷会盟。

    齐国事先在夹谷修建了会盟的土台,在台上准备好了席位,设有三级登台的台阶。两国国君举行过相见之礼后,便准备登台会盟。但齐国指使居住在夹谷附近的「莱夷」(原本是齐国东方半岛的原住民,百多年前被齐国击败,部分部落被迁徙到齐鲁交界山区)前来闹场,使鲁定公害怕,阻止定公登台,但孔子下令鲁国侍卫戒备,保护鲁定公,莱夷知难而退。仪式开始,两国国君互相馈赠礼物之后,齐国的官员快步向前,引导一些齐国戏谑艺人和滑稽的侏孺随着乐队乐队喧闹着蜂拥而上。孔子见状,快步上前,阻止这些胡闹表演。孔子严肃告诫齐景公,这种行为是戏弄诸侯,论罪当斩。齐景公自知失礼,有损道义,把先前侵占鲁国的郓邑、讙、龟阴等土地归还给鲁国,以此向鲁国道歉。夹谷之会记述于《左传·定公十年》。

    孔子做的第三件事,是隳三都。所谓,「三都」是三桓家族封地的首府,即孟孙氏的郕邑,叔孙氏的郈邑,和季孙氏的费邑。三桓家族操控鲁国政权百多年,族长都在鲁国首都曲阜执政,对自家的封邑都刻意经营,积聚财富,发展为地方重镇,派亲信家臣代为管治,称为「宰」。并建筑高大城墙环绕,以防外敌侵扰,当然,也防范鲁国国君出兵收回封邑。

    孔子兼摄相事,认为三桓私自扩建封邑,超越首都曲阜,是违反礼制,有据私邑反叛的可能,于是向鲁定公建议拆毁三桓封邑郈、费、郕的城墙,以尊重礼制。起初,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都表示同意,孔子派弟子子路监督执行,准备先隳毁叔孙氏郈邑。此举却引起季孙氏的费邑宰公山不狃(又作弗扰、不扰)反抗,率费邑军攻入曲阜,鲁定公和季孙斯(季桓子)、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叔孙州仇(叔孙武叔)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须、乐颀率军击败弗扰,弗扰逃到齐国,仍威胁鲁国边境。

    郕邑宰公处父亦反对堕毁郕邑,于是三桓开始反对堕三都。堕三都行动就此半途而废,三桓家族不再信任孔子。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孔子年五十五,齐国赠送数十名歌妓给鲁定公及季桓子,其后季氏在典礼中用了周天子等级的「八佾之舞」,祭祀后又不送祭肉孔子,孔子认为「非礼也」「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辞去官职,开始周游列国。

    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是在公元前500年,时年五十二岁,至公元前497年离职,周游列国,时年五十五岁。


    重温

    CATCHUP
    X

    南越王赵佗 (二)∶赵佗治三郡

    主持人:张伟国、罗永生

    '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 224 年)秦发六十万大军攻楚,楚军大败,项燕战死,次年,掳楚王负刍,楚国亡。《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述,始皇二十五年(前 222年),秦将王翦、蒙武攻越地,越君降秦,设置会稽郡,治吴(今苏州市),这是始皇二十六(公元前 221 年)灭齐统一天下之前,为文献所记秦朝经营越地之始。征服范围在长江下游以南至钱塘江口一带,即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故土,今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而这则记事之后,《秦始皇本纪》再没有提及对越地的动静,直至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 年)有「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这则记事。

    但这则记事非常简略概括。这则记事未有交待什么时候发兵,主帅时谁,行军路线,战争过程如何。从字面看似乎是三十三年出兵,一切顺利,迅速降服越人,随即设置三郡,大功告成。事实是否这样简单顺利?首先,中原与岭南山河阻隔,道路未有开辟,所经地域多是密林深谷,秦军从中原进军运粮南下数千里,必然险阻重重,况且越人部落深藏密林之中,顽强抵抗,随时突袭。秦军南征,绝非一年半载可以成功,因此《秦始皇本纪》所记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设置三郡,应该是大功告成的记录。

    那么,秦始皇何时发兵南征?主帅是谁?进军路线怎样?战况如何?幸而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与其门客编集的《淮南子.人间训》有一则故事:

    「事或为之,适足以败之;或备之,适足以致之。何以知其然也?秦皇挟录图,见其传曰:“亡秦者,胡也。”因发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城。西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中国内郡挽车而饷之。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瓯)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当此之时,男子不得修农亩,妇人不得剡麻考缕,羸弱服格于道,大夫箕会于衢,病者不得养,死者不得葬。于是陈胜 起于大泽,奋臂大呼,天下席卷,而至於戏。刘、项兴义兵随,而定若折槁振落, 遂失天下。祸在备胡而利越也。欲知筑修城以备亡,不知筑修城之所以亡也。发 谪戍以备越,而不知难之从中发也。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 人过之则控,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故秦之设备也,鸟鹊之 智也。」

    淮南王刘安(前 179—前 122)是汉武帝、司马迁的同时代人,他的封国南部与南越之地相邻。这则故事是《淮南子》藉此作为评论秦始皇发动征南越战争,战事拖延,秦军苦战,以至国力消耗,引发民怨沸腾的事例。却保留了珍贵的秦军南征史料。司马迁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中,也在严安谏武帝征伐四夷上书中,引述了这则故事:秦始皇「欲肆威海外,(略)又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
    综合《淮南子》及《史记》所记如下:
    「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 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淮南子》);「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史记》)「三年不解甲驰弩」(《淮南子》);「旷日持久,粮食绝乏」(《史记》)「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淮南子》;「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史记》)「以与越人战,杀西呕(瓯)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淮南子》);「越人击之,秦兵大败」(《史记》)「乃发谪戍以备之」(《淮南子》);「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史记》)

    由此可知,秦始皇发五十万大军南征,兵分五路,其中一路主将是屠睢。战事延续三年,也就是说至迟在始皇三十年发兵。秦军进展非常艰难,粮道不通,加上越人顽强抵抗,秦军虽然杀死西瓯君「译吁宋」,但在其相「置桀骏」指挥下,越人勇士经常埋伏丛林中,夜袭秦军,大败秦军,并杀死秦将屠睢,战事旷日持久,秦军粮食绝乏,数十万人战死。在这困局中,幸得使监禄(姓氏不详,名禄,使监是官职,后世称他为「史禄」)观察地势,开凿贯通湘、漓二水的运河(名为「灵渠」,至今仍然存在,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为历史文化遗产),使运兵、运粮船可以通航,解决了行军障碍,大军直抵番禺(今广州旧城),终于降服南越诸部。

    降服南越诸部之后,秦朝在其地设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相当于今广西东北部,以今桂林市为核心,是中原连接岭南的水路交通所经地区,湘、漓二水经灵渠通往海滨的番禺。象郡相当于今广西西南部,以今南宁市为核心,是南越部族集中之地。南海郡相当于今广东大部份,北倚山岭(即南岭,五岭一部份),南临大海,秦在此设六县:番禺、博罗、中宿、龙川、四会、揭阳。其中番禺郡治,《史记.货殖列传》谓:「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今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等市,及澳门、香港都属秦番禺县境(两汉同)。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记,南海郡长官为郡尉任嚣,而南征将领之一赵佗为龙川县令。据地方志所记,开凿灵渠有功之史禄,曾为揭阳县令。
    秦降服岭南,设立郡县之后四年(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 年),始皇驾崩,随即爆发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
    '

    香港电台第一台

    03/06/2023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