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伟国、罗永生
细诉传奇人物的风云事迹,重新认识中外历史。
#香港电台文教组
#艺文一格 culture.rthk.hk
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在福建、广东沿岸与清军频繁交战,郑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权,并且在杭州、苏州,甚至北京广设商业据点「山五商」,开辟货源以和外国商人贸易、累积资金,招募中外雇佣兵,及进口盔甲、铳炮、刀剑等武器以扩充军力,又以内陆的商业据点为基地,支持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帮会洪门,为北伐作准备。
永历十一年(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七月,郑成功誓师北伐,行军前有令:「不准奸淫掳掠妇女,如有故违,本犯立即枭示,大小将领一并连罪;不准掳掠男子为伙兵,如有故违,本犯枭示,将领连罪。敢有擅动民间一草一木者,本犯枭示,大小将领一并连罪。」
八月,郑军从海路攻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九月,天台、太平、海门卫相率归附,在浙江宁波一带的抗清首领张煌言、张名世等亦与郑军呼应,声势浩大。但浙闽总督李率泰侦知郑军精锐北上,乘机派兵进犯厦门,郑成功担心厦门、金门两岛有失,只得暂时回师。
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五万,船舰五千艘,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再次大举北伐。大军在钱塘江口的羊山海域遭遇飓风,舰队被吹散,损失数十艘战舰,数千士兵,郑成功三个儿子及六名侍妾亦沉没海中,只得退回厦门。
翌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第三次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攻克镇江、瓜洲、江浦,收复镇江、扬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郑军准备进攻江宁府城(南京);
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县。江南一时震动,百姓纷纷欢迎,哭诉:「时久不见大明衣冠矣!」但郑成功进驻镇江之后,不听张湟言建议立即攻夺南京,反而大事庆祝,饮宴阅兵以展示实力。清军得以集结兵力,与南京城内清军里应外合,郑军遭到清军突袭,大败,大将甘辉及十多位将领战死,士兵、战舰损失无数。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长江口的崇明岛(今上海市崇明区)作为再次进攻南京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重大挫折。
浙江反清首领张煌言配合郑成功北伐,最初收复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其后战败,退回浙东,只得纠集民间各反对力量,继续在浙东沿海一带进行抗清行动。几年之后,终于认为复明无望,将军队解散,在浙江象山附近的小岛隐居,被清朝擒获,宁死不降,押赴杭州处斩。
主持人:张伟国、罗永生
1624年(明天啓四年)年底,郑成功出生后不久,郑芝龙与李旦离开平户,原因不明。有说法是李旦被平户藩主驱逐出境,另一个说法是李旦应荷兰人邀请,调停荷兰与明朝之间的矛盾。年幼的福松(郑成功)仍留在平户,由母亲田川氏(翁氏)抚养。
李旦及郑芝龙船队停靠在另一家海商(海盗)集团所建立的港口今日台湾中部的北港(今台湾云林县北港镇一带),海盗的首领名颜思齐,家乡是漳州府海澄县青礁村(今属厦门市海沧区)。颜思齐年轻时参加海商(海盗)集团,由于精通武术,性格豪爽,很快成为领袖之一,为了方便在马尼拉经商,受洗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禄(Pedro,即英语的Peter),欧洲人称他为「中国的伯多禄」。他集结了一大群海商(海盗),在今日台湾西岸中部北港一带建立了十个村寨,招募福建农民开垦耕种,兼作为贸易根据地,号称「十寨」,每个村寨各有寨主,与颜思齐结拜为兄弟,郑芝龙是其中之一,此外有陈衷纪、杨六、刘香等,尊颜思齐为首领。当时日本人称他为「甲螺」;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称他为「甲必丹」意思是首领。
当时台湾岛仍是明朝东方的「化外之地」,没有全岛的名称,一般文书称之为「小琉球」,以别于明朝藩属琉球国(大琉球,今日本冲绳县),葡萄牙人称之为「福尔摩沙」即美丽之岛。岛上不同地方各有名称,其中一处名「大员」在今台南市一带,为后来「台湾」名称的来源。居民是数以百计以渔猎为生的原住民部落,各有首领,互不统属(近代学者归类为「平埔族」及「高山族」,语言不同,族源不同),岛上的无政府状态为海盗建立据点提供便利,而欧洲武装商人亦对之虎视眈眈,1622年荷兰人试图占领澎湖,被明水师(海军)驱逐之后,向东占据鹿耳门(今台南市)一带,设立殖民地。据明朝福建官府的报告,「思齐剽掠海上,倚为巢穴(指北港)」,荷兰官员向东印度公司(驻地在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报告,颜思齐是「恶名昭彰的海盗」,可见颜思齐集团实力非常雄厚。他在福建沿岸还有一个重要据点,就是厦门岛。
1625年7月,李旦离开北港,返回日本平户,不久后在平户逝世。李旦的儿子李国助(洋名奥古斯丁)无法得到其他头目支持,郑一官(芝龙)被推举为新首领。同年10月,颜思齐在山区打猎时得病死去,郑一官又接管了北港的颜思齐集团。一年之内,郑一官成为中国沿海两大海商(海盗)集团的首领。究竟有什么隐秘,已不得而知。
郑成功出生这一年(1624年·天启四年)明朝及周边地方发生一些大事:
明朝政局-司礼太监魏忠贤权力扩大,朝中大臣杨纹、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弹劾魏忠贤,被魏党(阉党)藉故逮捕入狱,死于狱中,被称为「东林六君子」。阉党乘机清除异己,在南方各省兴起大狱,打击东林士大夫。
后金-天命汗奴尔哈赤接连攻陷明朝辽阳、沈阳、义州、锦州等四十多城镇,迁都辽阳,1625年又迁都沉阳。明朝退守山海关、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
荷兰-明朝水师击走占领澎湖之荷兰人,荷兰人退往台湾,逐步建立殖民统。
日本-德川幕府禁止西班牙人到日本经商及传教。
明天啓五年(1625年)年底,中国沿海两大海商(海盗)集团经历了巨变,两大集团首领李旦、颜思齐先后逝去,年仅二十出头的郑一官被各头目推举为领袖,改名为郑芝龙,他继承了李旦庞大的船队,从北起日本南至吕宋、安南、占城的国际贸易网络;又得到了颜思齐的的人马,并且与日本德川幕府、荷兰主管东亚军事与贸易的东印度公司官员都有密切往来。据说郑芝龙得到荷兰官方授权的「劫掠许可状」(Letter of Marque)有权截劫所有荷兰敌对国家(或集团)的船只,每次出海劫掠都收获甚丰,向荷兰官方缴纳巨额劫掠税,于是郑芝龙集团控制了台湾海峡的过路权。他势力最盛时,手下有四百多艘船舰,六、七万人。
天啓六年(1626)年初,郑芝龙召集手下大小头目对福建沿海发动进攻,他自带领十艘战船、三艘快哨船登陆金门、厦门岛,肃清敌对的海盗势力,次年六月,又进犯铜山(今东山岛)、广东潮州南澳岛等处。当时正遇上福建连年饥荒,郑芝龙以「劫富济贫」为口号,而且礼贤下士,吸引大量士绅、民众投靠,声势大振,令明朝福建官府大为头痛。甚至有地方官以开放贸易为条件,请求占据大员(台湾)的荷兰人联手剿灭郑芝龙。荷兰舰队被郑芝龙击败,但每遇上明朝水师船舰,郑芝龙都会手下留情,严令部属不能令明朝将官难堪。
天啓六、七年两年期间,郑芝龙击败了明朝水师提督俞咨皐统领的福建、浙江水师,杀死了为荷兰收购货物的巨商许心素;击败了荷兰舰队,重新整合中国东部海商(海盗)势力。郑芝龙已经成为拥有上千船舰,数万部属的海上势力,可以与明朝政府、荷兰殖民者,三方在海上博弈的重要角色。
同一时间,天啓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大军渡过辽河,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城下,守将袁崇焕指挥全城军民誓死守卫城池。后金兵屡次攻城失败,袁崇焕以西洋「红夷大炮」轰击后金军,后金军伤亡惨重,努尔哈赤亦受重伤,撤退回沈阳,不久伤重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