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香港家书

简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香港家书》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07/06/2025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制定AI政策 雇主雇员齐得益

大强兄:

最近政府推出了很多推广旅游的措施,很高兴知道您的生意越做越好 。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尤其是生成式AI,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门槛并不高,市面上现成的AI工具五花八门,不少均可免费使用。我们也不需具备电脑编程知识,只要向AI聊天机械人输入简单的指示,就可以生成详尽的文章,甚至是几可乱真的图像及影片。在席卷全球的AI热潮下,您作为老板,相信不时会思考应该如何将AI整合至业务流程,提升公司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营商当然要留意大环境。放眼国家,国家在今年两会期间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而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公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以至今年2月发布的《财政预算案》均强调要发展AI产业,以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事实上,大部分香港机构已经开始在业务营运中使用AI。私隐专员公署在今年2月至5月期间,对60间本港机构进行循规审查,了解它们使用AI的情况。结果显示,高达八成的审查机构在日常营运中使用AI。与此同时,机构亦十分重视保障个人资料私隐。有透过AI系统收集或使用个人资料的机构,全部都有采取相应的保安措施,包括存取控制、渗透测试,以及加密数据等等。

其实,无论机构是否已制定有关AI的内部政策,很多员工可能都已经迫不及待,开始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 AI。不过,是否人人都清楚了解AI带来的风险、懂得安全地使用AI呢?外国已经发生过一些AI事故,值得我们引以为鉴:韩国曾有科技公司的员工在与AI聊天机械人对话的时候输入公司的内部原始码;荷兰亦曾有诊所职员未经准许将病人的医疗资料输入至AI聊天机械人,这些事件都导致相关机构的机密资料或病人的敏感资料外泄。

假如雇员在没有得到适切引导的情况下使用生成式AI,不但带来个人资料私隐风险,亦可能会损害机构自身的利益。所以,机构有必要未雨绸缪,为员工提供使用生成式AI的内部政策或指引。
为协助机构制定AI政策或指引,私隐专员公署于今年3月发表了《雇员使用生成式AI的指引清单》(《指引》),帮助机构遵从《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私隐条例》)的相关规定,让雇主、雇员可以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及好处之余,更好地保障个人资料私隐。

《指引》建议,生成式AI政策或指引的内容应该涵盖五大方面:获准使用生成式AI的范围、保障个人资料私隐、合法及合乎道德的使用及预防偏见、数据安全,以及违反政策或指引的后果。《指引》以清单模式制作,机构可参考当中列出的各个范畴,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内部政策。
有关雇员获准使用生成式AI的范围,《指引》建议机构订明准许雇员使用哪种生成式AI工具及用作哪些用途,例如是起草文书,总结资讯,或是生成一些广告的材料。

在保障个人资料私隐方面,《指引》亦建议机构应该清晰说明雇员可输入至生成式AI工具的资讯种类及数量,例如可否输入客户个人资料,及公司的内部资料。 

特别要留意的是,为符合《私隐条例》的相关规定,机构应指示雇员不应在没有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改变客户个人资料的用途,例如将客户原先只为参与会员计划或者进行交易而提供的个人资料输入至AI作其他用途。另一方面,在可行的情况下,机构亦应指示雇员在输入个人资料至生成式AI工具前将资料匿名化。

举例来说,若果您使用AI来分析客户购物的喜好,您毋须将他们的名字甚至联络方式输入AI系统,可以考虑用A先生、B小姐等代号来输入资料。

其实,制定内部政策只是机构提升AI治理水平的其中一环。机构可以参考私隐专员公署去年发表的《人工智能 (AI):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模范框架》),制定其AI策略及提升其整体AI治理水平。如有任何疑问,可以致电公署的「AI安全」热线2110 1155查询。机构亦可参与公署举办的研讨会及内部培训课程,了解相关指引的内容。

最后,大强兄,我亦建议您提提公司的同事:在工作上使用生成式AI时,记得要遵从公司的政策及指引;工余时间使用AI聊天机械人时,也要切记不要随便透露个人资料呀!

丽玲
2025年6月7日

07/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温

CATCHUP
04 - 06
2025
香港电台第一台
X

香港恒生大学商学院市场学系高级讲师殷晖——发展IP经济带动消费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各位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

你们好!

不知你们是否留意,上月 Chiikawa 在香港某商场举办的快闪店,吸引了大量粉丝通宵排队。开幕当日,甚至有工作人员要求未能回答 Chiikawa 相关问题的人离开,以确保排队的顾客是真正的粉丝。虽然这个做法显得有些「赶客」,但期间限定店依然天天爆满,许多商品更是在开店首日就被一扫而空。这一现象,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经济趋势——IP产业的巨大潜力。所谓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在本文解作为知识产权或动漫角色的意思。

或许你们也注意到,身边许多朋友的背包上挂着 Labubu、Crybaby、飞天小女警等小公仔。这些漫画角色在年轻人之间大受欢迎,成为了一种身份的标签。而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新鲜事。在我读中学的年代,男生迷恋高达,女生则喜欢叮当(现称为多啦A梦)或小甜甜,大家都愿意将辛辛苦苦存起来的零用钱花在模型、公仔或文具上。其实,二次元经济并不是全新的产物,而是一种随时代演变的消费模式。

所谓二次元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ACG(动画、卡通、游戏)为核心,基于内容IP衍生出大量周边商品,例如徽章、挂件、公仔、卡片、痛包等。这一产业在中国内地发展迅速。据统计,到明年,中国的二次元用户将超过5.2亿,市场规模将突破人民币3000亿元。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双位数增长,绝非昙花一现的热潮流。许多粉丝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角色或故事,会购买大量周边商品,甚至参加各类线下活动。在香港,我也很欣慰,特区政府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亦有预留资源,支持文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者和生产者,推动超过30个文化IP项目。

作为大学老师,我希望年轻人能好好把握这个黄金机会,因为香港当前的经济复苏步伐未如理想,许多行业缺乏增长动力,能为毕业生提供的机会可能也不如疫情前。以零售业为例,尽管访港旅客数量逐步回升,但零售业销售额仍然低迷,已连续12个月下跌。在我的课堂中,我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变则通,不变则穷」,过去20年,香港的零售业可以说是「点石成金」,业主和零售品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过做生意的思路。但如今,年轻消费者已不再一味依赖商场购物。他们的心态一半是这样的:「如果网上能买到需要的产品,为什么还要出门?」

然而,「有危则有机」。正因为市场与消费模式的改变,我认为,二次元产业的兴起为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带来了一个黄金机遇。作为新世代的你们,正是最了解这个市场需求的一群员工。如果我是商场或零售品牌的老板,我一定会希望通过你们多了解新世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例如他们在二次元产业的消费力是否有变化?如何设计零售体验才能吸引他们「为爱买单」?这种现象,有学者称之为「情绪经济」,即消费者愿意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品牌、角色或故事而进行消费。

除了零售层面,ACG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无疑是IP。拥有一个受欢迎的IP,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收入来源。其实,香港曾经拥有许多极具影响力的本地IP,例如陪伴我成长的《老夫子》,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麦兜》和《风云》,或者广受欢迎的 B.Duck。这些IP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更重要的是,香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被寄予厚望,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拥有超过8000万广东话使用者的庞大市场。这为本地IP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果你不擅长插画创作,也毋需灰心,市场上仍然有其他途径可以参与二次元经济。例如内地的泡泡玛特(Pop Mart),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们从香港设计师龙家升手中买断了 Labubu 系列,并通过盲盒营销和明星效应的推广策略,成功实现了巨额利润。仅在去年,Labubu 这个IP就为泡泡玛特带来了超过人民币30亿元的收入。这个例子证明,只要选对方向,二次元产业就能创造惊人的价值。

在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背景下,二次元产业带来的就业和创业机会自然大幅增加。但前提是,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们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

1.     寻找热门IP进行合作:我们可以在内地或海外寻找一些热门IP,与其进行短期合作,快速切入市场。

2.     培育本地原创IP:发展具有香港本土文化特色的角色与故事,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

3.     投资及商业化开发:从投资角度出发,寻找潜力的IP,通过收购和商业化运作,创造更多价值。

二次元产业说到底是一门生意,要成功,关键在于你们如何装备自己。即使机会摆在眼前,如果不懂得应用相关技能,也很难抓住它。

那么,你们需要学习什么?首先,你要掌握数字营销策略,因为再好的IP也需要通过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其次,你要懂得数据分析,利用有限的推广预算制定最有效的品牌策略。

此外,消费者心理学同样重要,这能帮助你与产品开发团队合作,设计出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再者,二次元产业高度依赖知识产权管理,你需要具备与内地或海外IP拥有者谈判合作的能力。

最后,活动策划与体验经济亦不可或缺,打造让消费者愿意「出街」的理由,为粉丝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甚至建立有情感价值的社群。

二次元经济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产业,而香港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手中。我希望你们勇敢追梦,为自己的未来,为香港的经济,创造更多可能性!

香港恒生大学商学院市场学系高级讲师

殷晖

2025年5月17日

香港电台第一台

17/05/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