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香港家书

简介

GIST

主持人:张凤萍

《香港家书》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最新

LATEST
02/12/2023

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席陆启康法官——重塑后的新一届区议会以民生福祉为依归

钟豪:
爸爸上任选管会主席已超过一年,我将要面对一场更具挑战性的选举,即12月10号星期日举行的第七届区议会换届选举,这次是完善地区治理体系后首场大型选举,意义非常重大。选举临近,我和选举事务处的同事亦正努力作最后冲刺,务求当日选举能顺利进行!

《2023年区议会(修订)条例》于今年7月10日刊宪生效,第七届区议会由470名议员组成,当中包括88位和176位分别由地方选区和地区委员会界别选出的议员。一如以往,选举管理委员会按照现行选举法例的规定,作出各项选举安排,并会监督选举的进行,致力确保选举在公开、 诚实和公平的原则下进行。 

重塑后新一届区议会以民生福祉为依归,专注处理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区事务,是市民和政府之间一道非常重要的沟通桥梁。这方面亦令我想起前一阵子,香港面对疫情或者恶劣天气的时候,每一个社区受到的影响,市民极需支援的情况。我相信假如我们能够选出有能力、有承担、有抱负、凡事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真心关注社区民生和贴地的区议员,将来香港再次遇上类似挑战,每个社区必定可以在一个健全区议会的运作下,得到更有效率、有系统的帮助和支援、更切合不同社区市民的实际需要。 

投票是选民的权利、亦是公民责任,要提升地区治理效能,改善民生,选民于投票日要善用自己的一票,投票选出心目中理想的区议员,为建设社区出一分力。

选举安排以民为本,今次区议会地方选区选举涉及的地方选民人数约 433 万人,届时全港18个地方行政区共44个地方选区就设有超过600多个地方选区投票站,每名选民只能投选一名候选人,而最多选数的两名候选人便会当选。投票时间由上午8:30至晚上10:30共十四小时。

至于地委会界别选举,选民数目约2,500人,他们由来自18区分区委员会、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及地区防火委员会——俗称「三会」的委员组成。地委会选举于18区各设有一个投票站,投票时间由上午8:30至下午2:30共六小时。

地委会选举采用「全票制」,即每名地区委员会界别选民必须投选不多于亦不少于该界别须选出的议员人数,否则选票将被视为无效。投票站会设置选票检测系统,供选民检查选票上所选取的候选人数是否正确。

至于住在内地或于投票日需往返内地的地方选区选民,我们亦特别在上水港铁站附近的两间中学设立四个邻近边境投票站,网上预约登记已经开始,12月5号下午6点就会截止申请。确认登记成功的选民可于投票当日带同香港身份证正本在已登记时段到获编配的投票站投票,当日还会有免费穿梭巴士往返上水港铁站与邻近边境投票站,希望这个新安排能够提供一个方便的途径帮到有需要的选民返港投票。

选举事务处已向选民发出投票通知卡及投票站位置图等选举文件;并在地委会界别选民的投票通知卡信封上,提醒他们要分别到两个不同的投票站为两个选举进行投票,并留意投票时间。
至于点票方面,除小投票站和专用投票站外,地方选区投票站和18个地委会界别投票站同样会于投票结束后转为点票站。地委会界别的点票工作会在地方选区投票站晚上10:30结束后进行。

今次的区议会选举,政府全体总动员作出广泛宣传,我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呼吁选民踊跃投票。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互动双向的过程。当政府正努力地于各方面为市民推出各项民生政策或措施的同时,亦都需要市民的支持,凝聚大家的力量,提升地区治理效能。我希望选民于投票当日无论大家有任何其他安排,都能够尽量抽时间投票支持你心目中的候选人,为我们的社区注入正能量,齐心守护住香港这个一直陪伴住我们成长的家,共同为香港未来的发展出一分力。 

选举当日,选举事务处要调配超过30,000名选举工作人员,于投票日负责投票、点票和支援工作。选举工程规模的庞大程度,大大超出大家想像。爸爸真的要衷心多谢选举事务处和其他相关部门;以及所有参与今次选举的工作人员,感谢大家的辛勤和努力,于短短的时间内用心筹备这个大型选举。 

我亦趁这个机会再次呼吁所有已登记选民于12月10日踊跃投票,你都记得叫你身边的朋友投票。好吧,先谈到此,等选举结束后,我再约你打波。

爸爸

2023年12月2日

02/12/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温

CATCHUP
09 - 12
2023
香港电台第一台
X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工作组联合主席兼罗兵咸永道香港高级顾问叶招桂芳——实现ESG 转型的主要障碍包括缺乏专业知识、政策激励和资金

主持人:张凤萍

*标题由编辑所加

亲爱的Angela:

谢谢你陪伴我踏上这个「绿色金融」之旅,并沿途给予我无限的帮助和支持。我们都知道气候变化对生活造成影响,大家都有责任为减低气候变化所带来影响出一分力。我们可以按政府和不同机构所作出的努力分析香港绿色金融的现况及发展路向。

首先,香港特区政府早在2020 年成立「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 」,制定有关的金融工作策略和重点,并于两年前定下要在2050 年或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督导小组近年积极推动经济净零转型 , 建立本地绿色分类框架, 并与国际组织碳揭露专案(CDP)合作,开发一个资料平台,收集非上市公司及中小型企业的气候和环境风险数据。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推出绿色债券计划, 2022 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较前一年增长42%,达到805 亿美元,是亚太区安排国际绿色及可持续债券发行最具规模的中心,反映香港在促进内地与国际绿色和可持续资金融通方面担当的独特角色。

自2019 年起香港金融管理局协助政府发行总值近160 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募集所得的资金被分配至40 多个绿色政府项目,包括绿色建筑、废物管理与资源回收、能源效益及节约能源等。去年金管局协助特区政府发行首批共值200 亿港元的政府绿色零售债券,为当时全球发行额最大的绿色零售债券。今年2 月更推出全球首批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

金管局去年与国际结算银行(BIS) 创新枢纽香港中心在Genesis 2.0 下再度合作,探讨数码化碳远期(简称MOI)的技术可行性,藉此提高绿色债券市场的透明度、客观性及环保元素。透过使用区块链及其他相关技术来追纵、交付及转让数码化MOI。

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则于今年5 月首次发行基建贷款支持证券 , 总价值约4 亿美元,包括 1 亿美元可持续发展部份。投资组合遍及12 个国家和9 个行业,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作为主力投资者参与发行,协力推动香港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首要的海外融资平台。

除了政府外,香港交易所亦积极为绿色金融作出努力。港交所去年10 月推出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 交易平台,是目前唯一为国际自愿碳信用产品交易同时提供港元及人民币结算的碳市场。

另外,港交所于今年4 月至7 月期间展开谘询,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企业治理(ESG)报告中披露的相关资讯,以及推出符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气候准则的新气候相关资讯披露要求。 督导小组会参考谘询所收集的意见为香港采纳ISSB 制订全面的路线图,并计划于明年1 月实施。

至于关于香港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路向,我观察到以下一些机遇及挑战:

今年亚洲金融论坛联同香港贸发局及 罗兵咸永道(PwC)合作进行一项 「企业向可持续未来转型与融资」 的调查, 调查发现大多数公司将ESG 视为长期竞争优势和提高声誉的推动者,而不仅仅是合规活动。不过要实现ESG 转型的主要障碍包括缺乏专业知识、政策激励和资金。

针对缺乏专业知识、政策激励方面,政府现时已积极推出激励措施包括「政府绿色债券计划」,扩阔已涵盖的可持续发展债券;同时透过「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及「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吸引更多绿色融资活动来香港进行,并进一步扩大香港绿色金融的人才库和专业知识。

至于缺乏资金方面,今年八月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发布了一份「大湾区气候基金」研究报告摘要,当中提到香港作为一个重要的私募基金中心,对于私募基金经理推出气候和转型经济有关的基金,应利用香港的有限合伙基金及开放型基金公司制度和香港私募基金免税法,并配合内地QFLP 及 QDLP 基金架构,才能有效益地把境内外资金通过私募基金管道引进有需要的境内外的项目。

另外,港交所可扩大Core Climate 交易平台,不过在发展「碳交易通」之前, 要解决一些主要问题,包括碳定价、法律上及会计上应采用无形资产、 金融工具、商品、 其他流动资产的处理及其带来的税务后果,会影响碳交易的市场化及收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6 年香港私募基金免税范围已覆盖碳交易证券及衍生工具。

现时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已成功发行基础设施贷款支持证券,相关部门应把握机会加快发展跨境绿色证券化产品。此外,香港早在2013 年已推出伊斯兰债券的税法,数码港元已为国家接通伊斯兰地区,政府可以考虑推动伊斯兰金融的人民币绿色债券。

我作爲香港绿色金融协会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工作组联合主席兼罗兵咸永道香港高级顾问,希望政府及各个私营部门和公众继续共同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经济」。期待与你携手继续我们的「绿色金融」之旅!

 

Florence

2023 年9 月

香港电台第一台

23/09/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