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未来·无限

简介

GIST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身处世界关键的转折,需要眼界和知识。
每个星期六,我们会邀请一位科学家,介绍在其研究范畴内一个正在影响世界未来发展、我们不可不知的趋势,以专业和视野来培养具前瞻的预测与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让我们看远一点,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监制: 林嘉瑜
制作: 张璟莹

最新

LATEST
07/06/2025

「香港青年科创号」人造卫星升空

嘉宾:中大卓敏地理与资源管理学教授、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关美宝教授

「我是关美宝,我是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卓敏地理学讲座教授,我同时是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地理资讯、环境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与健康。我从小就对科学和资讯科学充满兴趣,同时也热衷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科学。这些兴趣结合后,我发现地球资讯研究是最适合我的领域。然而成为专家后,我发现这项技术能应用在许多学科,例如健康领域的研究者会寻求合作,因为我们的技术能帮助他们,例如更精准地研究绿地与精神健康的关系、空气污染与各种疾病的关联等,透过合作我对环境保护和监测亦萌生了兴趣,因为我们的技术在这方面能发挥作用。」

身为中大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的关美宝教授,近年带领跨学科团队自主研发出国际第一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去年九月在山东成功发射。 这颗人造卫星从太空观测地面取得大数据,可用于防灾和交通管理等。 

「我们的卫星命名为「香港青年科创号」,是由香港政府资助、中文大学自主研发的卫星,这是由我带领一个年轻的跨学科团队共同设计的。在应用层面,我们主要聚焦于可持续发展领域,当中会运用于监测水灾、空气污染、山泥倾泻等自然灾害,同时也会应用于智慧交通管理,例如监测车流量。最令我难忘的是去年九月在山东海阳见证我们自主研发的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升空,那时心情很激动,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希望收集有用数据进行科研,团队合作的成果终于成功发射,那刻真的很激动。」

关美宝教授希望,香港能够有更加多人投身航天科技事业

「我希望香港能有更多人投身航天科技,虽然我们未必都有机会成为太空人,但可以将航天知识发挥并应用,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位。这条道路需要长时间的韧力,希望大家保持耐性,为香港争光。」

07/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温

CATCHUP
X

应用层面广泛的地理资讯系统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我的名称是王沛欣,是岭南大学科学教研组的副教授和主任。 我的研究主要从早期的环境健康延伸至现在的地理空间人工智能(GeoAI)。地理资讯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包括环境、金融、交通、公共卫生等领域,我也有所涉猎。」

香港岭南大学科学教研组主任王沛欣教授,近年研发出一个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平台,透过分析气象数据、环境等数据,以及设置在多区的智能灭蚊灯系统所提供的蚊虫数量,制成「蚊患风险指数」及「蚊患风险地图」,向市民报告各区实时蚊患情况,亦利用大数据协助预测蚊患。

「我的本科其实是修读物理的,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你不是读地理的吗?」,但当时觉得物理比较沉闷。一个机缘巧合下,我在暑假时为了毕业要求多修了一门课,无意中选了地理资讯系统。我本身喜爱设计,那时发现地理资讯系统可以运用大量数据,制作各式各样的地图,从中呈现趋势,甚至一张地图就能代替一份报告的内容,这成为我决定转型的契机。读硕士时,我向教授表明希望从物理转到地理领域,而一路走来充满惊喜,尤其是近年开放数据的发展,让我确信自己没有选错行。」


王沛欣教授表示,结合考虑地理因素,有助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去理解不同的社会问题,从而找出更全面的解决方法。


「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实有多种解决方案,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地理关系的重要性。什么某些地区的问题特别严重,而其他地区却相安无事?为什么某些族群集中在特定区域?地理技术结合物联网等科技,能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来理解这些问题。我们相信,从地理角度分析复杂问题,可以带来新的思维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不同方案。例如在公共卫生领域,我们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主要问及病人病史、家族疾病或过敏记录,但较少询问居住地所在,然而外地的医疗体系会问及童年居住地,以至工作地点。过去曾有公共卫生研究指出,住在发射塔附近或会增加心脏、脑部的健康风险,亦有研究关注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上学的学童,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而过去居于某些地区的居民,可能因环境因素更容易患上肺痨,这些在多年来的公共卫生文献有所记载,当医生临床了解病人情况的时候,若能结合地理因素纳入分析,将有助病理学研究,并提供更多角度去探讨不同的社会问题。」

香港电台第一台

17/05/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