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未来·无限

简介

GIST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身处世界关键的转折,需要眼界和知识。
每个星期六,我们会邀请一位科学家,介绍在其研究范畴内一个正在影响世界未来发展、我们不可不知的趋势,以专业和视野来培养具前瞻的预测与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让我们看远一点,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监制: 林嘉瑜
制作: 张璟莹

最新

LATEST
14/06/2025

解开鹦鹉羽毛色彩之谜

「我是冼雍华,是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我是一位分子生态学及演化生物学家,我的研究领域是透过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的技术解答生态学及演化生物学上的问题。 其实我自小就对动物和大自然很有兴趣。小时候,我喜欢到郊外寻找不同的昆虫,或者到海边找不同的虾蟹。读大学的时候接触到科学研究,研究令我们更加了解大自然的谜团,一些全世界都无人知晓的事,我和团队可能会成为第一班人知道答案,然后可以告诉大家。」

 冼雍华教授表示,在地球数十亿年悠长的生物演化历史当中,出现了各式各样不同形态、行为、外貌的生物。 冼雍华教授的研究就从动物的DNA层面入手,通过寻找与特定特征或能力相关的基因或DNA层面的变化,去了解驱使动物演化出新特征的过程。

「为什么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鸟类?为什么动物可以闻到不同的气味,吃到不同的味道?为什么有些动物选择配偶时会偏好某些身体的气味?为什么有些动物特别聪明?例如雀鸟的羽毛颜色对它们生存及繁衍至关重要,不同的雀鸟品种演化出不同的羽毛颜色,以帮助它们增加生存及繁衍的机会,究竟它们是如何做到?我们尝试寻找究竟是什么基因控制雀鸟羽毛的颜色。例如特别的鹦鹉,它们演化出独有的能力。其他鸟类是透过进食去摄取食物内的类胡萝卜素,令它们的羽毛变成红色或者黄色,但鹦鹉可以自行制造色素,名为鹦鹉黄素,令羽毛变成红色或黄色,它们不需要好像其他鸟类般透过进食摄取类胡萝卜素,就是这种独特的能力令到它们成为其中一种最色彩缤纷的鸟类。」

 至于为什么鹦鹉可以演化出这个能力?冼雍华教授与团队的研究成功解开了这个谜团。

 「我们的研究发现鹦鹉是利用一种称为「醛脱氢酶」的酵素,来控制红色或黄色色素的表达。当这种酵素含量较高时,鹦鹉黄素会由红色变为黄色。鹦鹉正是透过调节「醛脱氢酶」的表达水平来控制羽毛的颜色。有趣的是,「醛脱氢酶」原本在许多动物身上是用于分解有毒物质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如何利用原本不相关的物质演化出新的能力。」

14/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温

CATCHUP
X

「香港青年科创号」人造卫星升空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嘉宾:中大卓敏地理与资源管理学教授、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关美宝教授

「我是关美宝,我是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卓敏地理学讲座教授,我同时是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地理资讯、环境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与健康。我从小就对科学和资讯科学充满兴趣,同时也热衷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科学。这些兴趣结合后,我发现地球资讯研究是最适合我的领域。然而成为专家后,我发现这项技术能应用在许多学科,例如健康领域的研究者会寻求合作,因为我们的技术能帮助他们,例如更精准地研究绿地与精神健康的关系、空气污染与各种疾病的关联等,透过合作我对环境保护和监测亦萌生了兴趣,因为我们的技术在这方面能发挥作用。」

身为中大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的关美宝教授,近年带领跨学科团队自主研发出国际第一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去年九月在山东成功发射。 这颗人造卫星从太空观测地面取得大数据,可用于防灾和交通管理等。 

「我们的卫星命名为「香港青年科创号」,是由香港政府资助、中文大学自主研发的卫星,这是由我带领一个年轻的跨学科团队共同设计的。在应用层面,我们主要聚焦于可持续发展领域,当中会运用于监测水灾、空气污染、山泥倾泻等自然灾害,同时也会应用于智慧交通管理,例如监测车流量。最令我难忘的是去年九月在山东海阳见证我们自主研发的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升空,那时心情很激动,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希望收集有用数据进行科研,团队合作的成果终于成功发射,那刻真的很激动。」

关美宝教授希望,香港能够有更加多人投身航天科技事业

「我希望香港能有更多人投身航天科技,虽然我们未必都有机会成为太空人,但可以将航天知识发挥并应用,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位。这条道路需要长时间的韧力,希望大家保持耐性,为香港争光。」

香港电台第一台

07/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