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傅凯骏
想要了解宇宙的真理,就得开始思考和能量、频率、共振有关的一切
— 尼古拉·特斯拉 (Nikola Tesla)
声音,正是关乎能量、频率、共振。它是科技和工程。由麦克风到扩音器,由录音室到音乐厅,声学的研究和运用,如何让声音还原甚至升华?
声音,也是艺术,甚至具治疗的功能。
节目由香港科技大学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傅凯骏主持,以声音的科学与美学为主题,从既学术又生活化的层面切入,打开声音世界的奥秘 。
#香港电台文教组
#艺文一格 culture.rthk.hk
香港人多车多,噪音问题很常见。汽车的喇叭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邻居的电视声......城市的噪音不断在侵蚀我们的生活质素。长期曝露于噪音环境中,更会损害听力及精神健康。
主持人:傅凯骏
先前我们提过,乐器的音高取决于振动的频率。譬如中央C(Do音)的频率是 262 Hz,意思是指弦线每秒来回振动262次。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音高一样,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不同乐器发出来的声音?收听电台节目时,为何我们能够清楚分辨不同主持人的声音?
大家可能会说: 因为音色不一样。但科学上又如何解释音色的差异?
当我们听见钢琴的一个音,其实是听见许多不同频率叠加而成的声音。我们的大脑很厉害,能够将不同频率组合在一起,然后一并理解成一个钢琴的单音。由于弦的振动的方式千变万化,除了会发出决定音高的「基础音」外,同时也会发出许多其他不同频率,组成「泛音」,从而影响乐器的音色。
音色为乐器赋予不同个性,让声音的世界多姿多采。而令音乐美妙动人的袐密,还有调性、和弦、旋律等不同元素。我们在科学上可以怎样理解这些乐理概念?今集节目将继续带大家走进声音科学与美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