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俞芷玲
电动车今时今日已经相当普遍,你有无留意到,路上还有些印有绿色LOGO的电动商用车?
它们都是受惠于政府「新能源运输基金」支持的试验车!政府近年积极推动电动车,鼓励的士、货车和巴士都转用电动。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更省钱、更舒适以及更环保!电动车的充电成本低,而且完全零排放,噪音和震动都远低于传统汽车。不知随住越来越多电动车投入日常生活,香港会不会真正走向车辆零排放,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呢?
香港人深深感受到空气污染的困扰。在街上行走时,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却感到胸闷难受。许多人不得不时刻戴着口罩,以减少吸入有害物质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他们加强了对主要污染源头的监测和管控,要求发电厂持续降低排放。此外,政府还运用无人机和微型嗅探仪来监测船舶燃油含硫量,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同时,他们广泛应用遥测技术,识别路上排放超标的车辆。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香港的空气质素正逐步改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空气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挑战,不少人因而患上呼吸道疾病,究竟有什么办法可作出应对呢?
现在粤港两地政府正密切合作,加强对珠三角区域的空气监测。不旦设立大量的监测站,更研发了一套智慧空气质素监测系统(Smart AQ)。这套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污染物浓度和交通流量,并利用先进建模预测未来空气变化。只需打开手机App,你就能掌握最新的空气质量!
你是否也无法忍受厨余堆积在家中,散发着难闻味道?如果想为环保出一份力,那么你一定要认识「绿绿赏」智能厨余机!
环保署推动的智能厨余机可谓是环保达人的最佳帮手!只需于机器上扫描二维码,即可轻松将厨余倒入,并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更可兑换成礼品,一举两得!更重要的是,机内配备先进除臭装置,可有效遏止难闻气味的产生,并将厨余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能源和副产品!
有的时候在街头看到大排长龙,拿着大包小包到「绿在区区」回收站,到底是什么驱使市民如此积极投入?
「绿在区区」为社区居民建立了便捷高效的回收网络,让他们轻松回收9种常见的可回收物品。最关键的是,计划设有积分奖励机制——回收获得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这不仅简化了回收流程,还能获得实在回报,成功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除了社区回收点,「绿在区区」还设有环保站,定期举办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环保参与!
保护海洋生态这项重大挑战,单靠一方力量是难以应对的,唯有互相合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粤港澳三地政府正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实施国家「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着眼于提升珠三角河湾流域的水质和海湾建设。环保署更进一步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签署协议,共同商讨工作方案以提高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透过集合各方资源和专业优势,实现更全面、更有效的海洋环境治理。
曾经又黑又臭的沙田城门河,在30年间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呢?环保署署长徐浩光会为大家详细讲解当年政府如何通过严格的水污染管控措施,成功地改善了这条河流的水质。
「拯救城门河」的生态修复之路,无疑为其他受污染地区提供了宝贵经理。令人好奇的是,我们身边是否还有类似的环境问题?以荃湾海滨恶臭为例,政府和居民通过有针对性的污水处理等措施,成功缓解了当地的问题。这充分证明,只要政府和民众通力合作,即使是棘手的环境问题,也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