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湾区南沙见》,深入浅出介绍南沙规划发展,包括青年创业、创科、教育、医药产业及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政策措施,展示南沙如何透过五大发展方向,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合作、青年创新创业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及高质量城市发展,亦为香港的企业和人才提供庞大的发展机遇。
《建湾区南沙见》,深入浅出介绍南沙规划发展,包括青年创业、创科、教育、医药产业及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政策措施,展示南沙如何透过五大发展方向,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合作、青年创新创业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及高质量城市发展,亦为香港的企业和人才提供庞大的发展机遇。
80多岁的港人樊敬坤,儿子一直在广州工作,几个月前,她也搬到广州南沙这间养老院。她说这里的居住空间大、生活成本低,很适合养老。樊敬坤:「儿子问我居住感受如何,环境好不好。我说当然不想离开,很好的,很难找到,不回家了,过年我也不想回去。」
拥有广州户籍的邱汉夫移居海外多年,5年前因为行动不便回流,他认为内地养老院环境好、服务质素高。他也乐见有越来越多的香港「老友记」搬到南沙。邱汉夫:「我入住前,因为生病身体消瘦,入住后慢慢调整心态,加上他们的服务,现在我已经140多磅了,面色红润了、身体也好很多了。吃过饭,有时候下下棋、看看报纸,下午去散步、喝茶,十分开心。」南沙区养老院是广州首个公办跨境养老院,亦是香港社会褔利署「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认可服务机构,香港长者入住可以享受与香港本地同等补助。院舍在养老院的2楼开设港澳老人服务专区,工作人员都懂得粤语和英语,会因应港澳长者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习惯规划相应的照护服务。
李娜:「港澳老人的跨境养老示范院,对养老的服务是按照五星级标准开展。对于港澳老人,
我们同样会以五星级的服务标准,为他们提供『家的文化』,让他们进入院区就能够感受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我们还接轨了香港的医疗体系,同时也与广州南沙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绿色就医通道,保障我们长者无论从生活上、生理上以及医疗上得到充足的保障。」为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民生融合,便利港澳居民就医养老,符合资格的港澳居民可以申请入住公办养老院。随着「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扩展至南沙,再配合医疗器械协作,医养服务可以无缝衔接,实现港澳长者安心跨境养老。」
具有科研发展的基础和优势的南沙,相继发布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扶持办法,目前累计有超过400间生物医药企业在当地落户,并力争于2026年相关企业总数达到1000间。
李小羿创始的医药公司,2011年已经开始在南沙投资,建立生物制药总部基地。李小羿:「南沙这里无论你做研发、做生产,肯定的是人力成本、其他成本会有优势的。同时,我们从事药物这行业很重视整个生态环境、生态糸统。这个生态糸统在国内是更完善。」十多年来南沙总部累计投资逾10亿元人民币,目前聘请的员工有500多人。李小羿:「优势是我们可以更好走出去,定位不单是内销,我们已经可以将产品,希望先在东南亚、阿拉伯国家附近的国家,然后去到美国、拉美。」
除了创新药,南沙亦积极于粤港澳三地的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医药全产业链香港中心2024年于南沙推出「守创中药贸易平台」中药材经香港检测机构鉴定,如果质素和安全性过关,便可以在平台上买卖。李浩然:「整个市场不太透明,导致药材质量有时候较参差,这是没办法,比较困难,因为不同时间在同一地方种植同一品种中药材,质量可能也有不同。成熟而且良好的交易平台,让买家或买卖双方,都可以有合理价钱及合理质量和价钱比例下作交易。」据统计内地中药材市场规模,去年超过2000亿元,李浩然相信,香港可以进一步促进中药材和中成药流通,预计可为香港带来数以百亿计的经济效益。李浩然:「香港有高度市场化,包括质量的检测,与国际的联系,这方面无论从我们与外国的销售也好,或者获得外国的投资等等。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在南沙可以连通我们与内地,在大湾区这地方能连通两地优势。」
黎务新一直在大湾区工作,2022年举家搬到广州南沙,随即安排女儿黎蓥希入读港人子弟学校。黎务新:「民心的课程和他们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完全为港人家庭度身订造,课程与香港本土的差不多保持一致,变相小朋友可以很容易、无缝衔接,很快适应民心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其实是很想自己的女儿继续在香港读书,也希望她可以多一点认识我们的国家。」
黎蓥希正就就读中一,她说学校融入很多香港的元素,令她觉得很亲切。黎蓥希:「最大的分别就是(这边的人)更友善,大家更开朗。在香港觉得大家都很喜欢读书、很安静,来到这里大家都会分享自己的生活。」
学校在2022年开办,位于高铁庆盛站附近。坐高铁由香港西九龙站出发,只需要约1小时车程。学校有四座教学楼,有演讲厅、体育馆等设施,还设有学生宿舍。潘淑娴:「其中一个优势是让学生离开一个弹丸之地的香港,可以去到大湾区生活和体验。其实这正正是可以身体力行去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也让他们在成长期可以认识国家的发展,一个高铁就可以走遍天下,并且他的同学可能是来自全国的精英,包括可能有北京、上海。其实对于他们的思维视野是有不一样的拓宽。」
学校目前办12年「一条龙」课程,有IB、IGCSE以及香港中学文凭试选择,为学生未来衔接香港或海外升学作准备。潘淑娴:「最重要是我们夯实学术基础,所以这间学校很着重两文三语的锻炼,虽然它的课程其实是全英语学习,就好像将香港一间非常优秀的学校搬上来内地一样。我们都希望它能够打造一个比较好的学术氛围。」学校计划于新学年开办幼稚园课程,为在南沙发展的港澳居民提供更完善的教育服务。
林泽腾是香港科技大学首届的硕士毕业生,一年多前在大学的支持下在南沙成立公司,主力开发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项目成为当前行业支持语种最多、成本最低、定制化交流最好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林泽腾:「学校的创业中心,它帮助我们对接了很多投融资机会,让我们有很多曝光的机会,把我们的产品跟我们的客户对接。我们在未来技术学院的未来技术实验室,把其中一个产品带入这个实验室内,让我们可以在财务报销的制度下,制作出我们的样品,以及坚定保护相关的知识产权。」目前林泽腾在港科大(广州)攻读博士,继续推动项目研发。大学采用融合学科教育、科研及知识转移的学术架构,鼓励学生跨专业合作解决难题。林泽腾:「人工智能要落地,其实是需要领域专家的帮助,就是譬如他很熟悉法律、很熟悉医学、很熟悉社会,很熟悉经济…我们需要他的指导,才能够把它(项目)做成一个具体的应用。」
港科大(广州)是2022年由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以及广州大学共同创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首届接近230名毕业生,不少都投身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倪明选:「从学科建设来说,
我们产生的就是国家需求的人才,国家需求就是从科技、从引军者的角色,带动这个产业的发展。」在双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之下,大学积极推动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将两地的科创成果转化。倪明选:「我们需要两边的老师来共同做某一方面的科研,因为在内地很多国家型、大型的项目,香港不一定有。香港有些特殊项目,我们这边的老师可以一齐来做。另外,香港的学生有机会能够到这边来用我们的设施,看看内地的发展,学分反正都承认。我也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到香港交换学期,看看香港的优势。」
未来,大学将会继续培训创新型人才,以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战略需求。
朱敏芳有份创办,研发STEM教学应用产品的公司,参加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广中心于南沙举办的青创嘉年华活动。朱敏芳:「数个参观者对我们的产品有兴趣,甚至是想代理我们的产品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销售。」。
嘉年华有超过40间青年创业公司参与,在帮助青年把握大湾区展机遇,香港政府有多方面的支援。陈洁玲专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等,鼓励有抱负和创意的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
创享湾是南沙港澳青创基地的主要集中地,利耀鹏是其中一个基地的负责人。除了硬件配套,开业的前期支援是帮助他们立足南沙的第一步。利耀鹏:「提供更多的是一些比较实际的配套服务,包括工商注册、财税服务和一些政策上的兑现。」朱敏芳的公司就在这个基地的协助下,开展大湾区市场。朱敏芳:「申请牌照要有很多资料,申请银行帐户,开一间公司都要有银行帐户,甚至我们聘请员工要申请住房公积金、社保等等。他们也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南沙方案》五大发展方向之一,是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鼓励港澳青年到南沙创业和就业,新十条措施提供创业就业及生活等配套,奖金及补贴涵盖就业奖励,薪金、生活及医疗保险等等。住宿方面,亦设有青年公寓供港澳青年申请入住。
南沙陆续出台一系列惠港政策,除了实施「港人港税」以及对企业提供15%所得税优惠之外。陈洁玲专员:「在2024年3月,更通过立法就产业发展,开放合作、规则衔接等内容,强化放权赋能。」利耀鹏及朱敏芳都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融合下,港资企业及青年人会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朱敏芳:「港资企业在内地用户心目中认受性是高的,产品的质素,他们都会更加有信心。」利耀鹏:「资源又好或供应链都好,其实都会较香港有更多选择。」
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位处广东省南面的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之一。
介绍南沙地理位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南沙是广东省广州市最南端的行政区,位于珠江出海口,东面连接东莞,西面连接中山,是广州对外开放的中心之一,也是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
介绍南沙规划∶《南沙方案》规划总面积803平方公里,约占广州市全市面积11%。随着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南沙已经形成了「三区一中心」,即是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格局。
《南沙方案》提出通过以下5个重点发展方向,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1)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2)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3)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4)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5)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将南沙建造成为香港和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陈洁玲专员:「《南沙方案》发布两年多以来,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以及坚实的产业基础,南沙已逐渐成为大湾区以至全国的投资热点。总体方案出台赋予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要战略定位,这些重点方向跟香港锐意发展的政策领域互相呼应,有助香港参与南沙开发建设,亦为香港的企业和人才提供庞大的发展机遇。」
目前南沙有超过3千间港资企业落户,过万香港居民聚居生活,形成了新产业发展集群。
陈洁玲专员:「未来,南沙会持续用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穗港澳居民『心联通』,先行先试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促进人文相亲、民心相通,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及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