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
Search
电视
铿锵集
狂飙
宪法传万家第二季
医家搞边科
医生与你
电台
e线金融网
晨早新闻天地
一桶金
报章摘要
晚间新闻天地
热门
X
Skip to content
ENG
/
繁
/
简
电视
在新分页开启
电台
在新分页开启
电台主页
在新分页开启
第一台
在新分页开启
第二台
在新分页开启
第三台
在新分页开启
第四台
在新分页开启
第五台
在新分页开启
普通话台
在新分页开启
港声
在新分页开启
湾声
在新分页开启
节目主持人
在新分页开启
无障碍播放器
在新分页开启
新闻
在新分页开启
WEB+
在新分页开启
WEB+主页
在新分页开启
e-Learning
在新分页开启
中华文化
在新分页开启
岁月.港台
在新分页开启
认识《国家宪法、基本法与国安法》
在新分页开启
大湾区知多啲
在新分页开启
RTHK Everywhere
在新分页开启
重温
在新分页开启
APPS
在新分页开启
程式总览
在新分页开启
随身版
在新分页开启
电视
在新分页开启
电台
在新分页开启
新闻
在新分页开启
听•电视
在新分页开启
中华五千年
在新分页开启
我们
在新分页开启
其他集数
没有不可能
卖旗筹款
生命诚可贵
迷网
体育新愿景
职融好容「异」
另一个体坛
最珍贵的礼物
人人有工做
关爱无小事
电视直播
所有集数
铿锵集
电视直播
铿锵集
开拓新视野
07/09/2023
内容
CONTENT
07/09/2023
相片集
政府去年制定青年发展蓝图,内容包括推动香港青年认识国家和世界,优化及推动青年内地交流,让青年了解国情,提升国民身份认同。随着本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各项青年内地交流和考察活动亦随即展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的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以及教育局的高中公民科内地考察占多数,提供约84,000个名额。内地交流和考察的机会大增,开拓了青年的视野,会否令他们对内地的看法有所改变?机构和学校又如何克服筹办面对的挑战?
Tag:
内地考察
,
公民科
,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
,
国情
,
国民教育
,
国民身份
,
教育局
,
课程发展
,
游学团
集数
EPISODES
没有不可能
首届「儿科医学会鹏程奋进坚毅奖学金 2023」刚举行,旨在鼓励本港患有长期病患及来自基层的儿童及青少年,当中得奖者多是长期病儿童。这群小孩子,自小便要进出医院,为生命奋斗,在别人眼中简单如跑跑跳跳,对他们而言也非易事,他们与他们的父母,如何在困境中突破?在治疗与生活的压力下,病童与他们的照顾者如何处理他们的情绪需要?
30/11/2023
收看
卖旗筹款
卖旗是不少非牟利机构的重要善款来源,然而一些小型机构要筹办卖旗,并不简单,动辄要招募数百名义工,投放大量人力和资源,协调各样安排,再者,卖旗需达到社署的「净收入目标金额」要求,这亦令小型机构添上压力,有机构负责人坦言,卖旗前一个月他们几乎全部的人手放在筹备卖旗上,影响其他服务进行,实在两难,而近年有机构举办电子卖旗,究竟能否提升「筹款」成效?
23/11/2023
收看
生命诚可贵
有研究估算,2022年香港总共有1064宗自杀死亡个案,即是每10万人之中有14.5人自杀身亡,2022年平均每天大约有2.92人自杀死亡。亦有临床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每位自杀人士,保守估计会为6位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带来创伤,香港每年平均约有1,000宗自杀个案,因此每年约有6,000位自杀者亲友受到影响,是值得关注的情况。究竟自杀个案上升是何原因,防止自杀又有何良方?
16/11/2023
收看
迷网
在疫情期,不少实体课堂转为网课,学生上网时间增多,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世界。最近,有调查显示,受访的2700多位学生中,约三成曾连续打机超过5小时,最严重的个案更高达90小时,调查同时发现,受访学生自我评估的情绪状态偏差,约5成学生认为自己有中度至非常严重的抑郁、焦虑症状。而世界卫生组织亦在2018年,正式将打机成瘾归入精神健康问题。到底上网及打机成瘾,为患者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做才重回正常生活步伐?
09/11/2023
收看
体育新愿景
今届杭州亚运,香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要让运动员有好的发挥,适合的场地必不可缺。本港第一个体育园—启德体育园,占地28公顷,按营运指标规定,在首五年可以容纳5万名观众的主场馆必须每年有40天用在举办体育活动方面,再加上周边的设施,是否足够支援香港体育发展?政府提出制订「体育及康乐设施十年发展蓝图」,为将来体育场地规划展开新的布局,新蓝图怎样规划?不同体育总会都各自在寻找适合的训练场地,他们的经验和期望,又可以怎样纳入未来的政策蓝图,让资源用得其所?
02/11/2023
收看
职融好容「异」
香港人口老化问题,严重影响香港劳动力人口提供。根据政府统计处2021人口普查显示,本地的少数族裔人士在过去10年持续增长,增加了37%。而且有72.9%处于主要工作年龄阶段。今天,各行业上,有说抢人才,求人才,职场上雇主有否考虑这一批少数族裔人士成为劳动力资源?而少数族裔人士在进入职场当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一个共「融」的职场环境,是雇员、雇主共同创建,他们如何做好准备?
26/10/2023
收看
另一个体坛
今届亚残运举行在即,对不少年轻运动员来说,是走向世界舞台的机会,也引起公众对残疾运动的关注,香港残疾运动员在世界一直处于前列水平。自1972 年起计,共获得百多面残奥会奖牌,战绩彪炳。对于他们来说,前辈们的出色表现,会否变成一种无形压力?世界各地对残疾运动越来越重视,新一代的残疾运动员,面对的「体坛」与上一代有何分别?
19/10/2023
收看
最珍贵的礼物
近年等候器官移植病人数目有所增加,事实上即使市民已在登记名册表明捐出器官的意愿,家人仍然有权作最终决定,每年真正能够成功配对的个案不多。有建议将现行的「自愿捐赠」机制,改为「预计默许捐赠」(opt-out),此机制是否适合在香港推行?正在等待适合器官的病人,每日要承受的,是怎样的生活?有幸接受器官捐赠的病人,复康之路又需要怎样的支援?
12/10/2023
收看
人人有工做
有工无人做,有人无工做。不少行业出现人手短缺,招聘困难,政府决定输入外劳,希望解决劳工短缺问题。不过社会上亦有声音指出,输入外劳其实「治标不治本」,长远来说仍需要「靠自己」,香港应该加强鼓励各个年龄层都接受不同工种,包括一些从事体力劳动及俗称「厌恶性行业」,并且调拨更多资源加强职业再培训,另外种种传统而可能式微的行业也应吸引更多人去承传。
05/10/2023
收看
关爱无小事
去年施政报告提出成立「关爱队」,将全港十八区划分为四百多个小区,每小区设一队关爱小队,并率先于荃湾区及南区开展,作为协助政府地区施政和凝聚社区资源的组织,具体会提供什么服务?相比其他同样是服务社区的团体,关爱队在社区中的角色定位可有不同?政府表示希望汲取荃湾区及南区关爱队所得之经验,再推展至其余十六区,身兼关爱队总指挥的民政事务专员,有何分享?对关爱队队员而言,如果要再思关爱队的服务及运作模式,又有什么建议?
28/09/2023
收看
##TITLE##
##DESC##
##DATE##
收看
更多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