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香港故事《创科梦工场》:诉说科硏人才在香港追梦的经历

    简介

    GIST

    监制:张咏贤


    科研不是冷冰冰的科技创新,倒是彰显了创科人员对人的关爱。日常生活小节往往是发明家在脑里「叮」一下的关键时刻,撒下了创科科研梦的小种子,屡败屡试,引领着他们一步一脚印踏上科研路。

    <创科梦工场>,以纪录片形式,每集以一位创科人物为主线,娓娓道出他们从事科研的励志经历,创科成果背后的动人故事。

    最新

    LATEST
    05/06/2023

    寻菇探秘—黄家兴

    在游戏世界,主角吃了蘑菇身体会变大,那么在现实世界又有没有这些神奇蘑菇?黄家兴是理大未来食品研究院院长,专长是研究蘑菇的功效,寻找当中的奥秘。

    蘑菇的外形独特,食用及药用价值高,吸引黄家兴一头栽进蘑菇研究当中,他笑称行内有一个术语给做蘑菇研究的人:「男仔做蘑菇研究,会叫他做菇爷,女仔会叫她做菇娘。」

    不过,在香港从事蘑菇研究的人不多,主要原因是申请研究经费困难,为了突围而出,他尝试在蘑菇中寻找新元素,最终与研究团队发现蘑菇的神奇功效,原来蘑菇中的多糖可以作为稳定剂,制造出高稳定又有抗癌功效的纳米硒。硒是人体健康必需的矿物质之一,有不少研究发现,硒在纳米呎寸下有抗癌功效。

    黄家兴其后亦发现,不同品种的蘑菇多糖结合纳米硒会有不同功效:非洲品种虎奶菇多糖结合纳米硒,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而CS4虫草多糖结合纳米硒,则可以抑制狗只的癌细胞生长。

    为了科研成果能够落地,真正应用在社会,黄家兴花不少时间与私人企业倾谈合作,但当走出学术的象牙塔,他才发现学术与商业是两个世界,合作过程有不少考验和挑战。另外,创新技术要应用在传统鱼业也不容易,要一步一步尝试,不能一步登天。

    黄家兴身为未来食品研究院院长,除了本身的研究工作,亦会推动不同学系之间合作,利用各自的专长研发食品相关的新技术,如植物肉、精准水耕和应用在食品的人工智能技术等,期望利用科研应对未来人口增长及气候变化对粮食的影响。

    重温

    CATCHUP
    04 - 06
    2023
    RTHK 31
    • 寻菇探秘-黄家兴

      寻菇探秘-黄家兴

      寻菇探秘—黄家兴

      在游戏世界,主角吃了蘑菇身体会变大,那么在现实世界又有没有这些神奇蘑菇?黄家兴是理大未来食品研究院院长,专长是研究蘑菇的功效,寻找当中的奥秘。

      蘑菇的外形独特,食用及药用价值高,吸引黄家兴一头栽进蘑菇研究当中,他笑称行内有一个术语给做蘑菇研究的人:「男仔做蘑菇研究,会叫他做菇爷,女仔会叫她做菇娘。」

      不过,在香港从事蘑菇研究的人不多,主要原因是申请研究经费困难,为了突围而出,他尝试在蘑菇中寻找新元素,最终与研究团队发现蘑菇的神奇功效,原来蘑菇中的多糖可以作为稳定剂,制造出高稳定又有抗癌功效的纳米硒。硒是人体健康必需的矿物质之一,有不少研究发现,硒在纳米呎寸下有抗癌功效。

      黄家兴其后亦发现,不同品种的蘑菇多糖结合纳米硒会有不同功效:非洲品种虎奶菇多糖结合纳米硒,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而CS4虫草多糖结合纳米硒,则可以抑制狗只的癌细胞生长。

      为了科研成果能够落地,真正应用在社会,黄家兴花不少时间与私人企业倾谈合作,但当走出学术的象牙塔,他才发现学术与商业是两个世界,合作过程有不少考验和挑战。另外,创新技术要应用在传统鱼业也不容易,要一步一步尝试,不能一步登天。

      黄家兴身为未来食品研究院院长,除了本身的研究工作,亦会推动不同学系之间合作,利用各自的专长研发食品相关的新技术,如植物肉、精准水耕和应用在食品的人工智能技术等,期望利用科研应对未来人口增长及气候变化对粮食的影响。

      05/06/2023
    • 新生:李天立

      新生:李天立

      不少人认为,生儿育女令家庭更加完整,而不育却是无数夫妇一生的遗憾。一直醉心钻研生殖医学的李天立,十年前开始研究如何提升卵子质素,进而提高人工受孕成功率,希望可以令不少期待成为父母的人圆梦。于2018年,当时任职中文大学医学院病理副教授的李天立,发现以女士经血内的线粒体,能传输能量给自身卵子,并于12小时内把不成熟卵子「催熟」,提高受孕机会。此项「救卵」研究成为全球首创使用经血内的线粒体培养卵子,不需要卵子捐赠者,或其他入侵性的方法,免除道德争议,突破了二十多年来科学界的瓶颈。

      今年初,李天立带着他的科研成就告别十年教职,希望把「救卵」技术带进社会,却遇到重重困难。本集纪录片将带领观众走进李天立的科研世界,了解他的成就与愿景,同时他亦要面对在港发展生物科技的崎岖前路。

      29/05/2023
    • 拎住手机种棵菜:  谭嗣籇、林志扬

      拎住手机种棵菜: 谭嗣籇、林志扬

      谭嗣籇Gordon本身从事建筑及设计师,因为喜欢饮咖啡,而认识咖啡调配师Billy林志扬。二人一拍即合,决心要做都市农夫。他们透过科技发展室内种植场,在无阳光无泥土的工场,种出近五十种不同的植物,最近更尝试利用水耕技术种植中草药。
      极端天气下,全球都关注粮食问题,科技会否是农耕业的新出路?

      22/05/2023
    • 活在元宇宙: 邹健宏

      活在元宇宙: 邹健宏

      音乐与科技结合,拼发瞬息万变的无穷多元小宇宙,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世界。
      科技日新月异,音乐变化万千,15年来专注音乐与科技发展的音乐平台创办人邹健宏,结合两者体验,推出香港本地制作的虚拟偶像,不断拓展人类想像空间。
      青春女团二人组合,各有一名虚拟化身。当节奏响起,少女随音乐起舞,所有肢体动态都透过特制紧身衣一一捕捉,再以虚拟姿态实时呈现于网络世界。不用真人现身,利用虚拟形象,只要接通网络,再配合一个元宇宙场馆,歌者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举行演唱会。不不不,不是在家中看网络直播啊,关键是形像投射技术的突破,如何将歌手真人360度无死角的立体感觉,同一时间呈现于观众眼前。当形体物理变成数码符号,表演者就能幻化如水,一时漫游太空,一时流浪沙漠,场景飘渺流动地域无限转换。参加者亦一人一化身,你我实体可以相隔多么远,灵魂却可以在元宇宙场馆中的一处转角再相逢,你一句,我一句,甚至来一次全场大合唱,现实中的有形限制于元宇宙中通通瓦解。
      当然,虚拟偶像不只是「会郁的公仔」,电脑技术绝对可以做到唱歌有嘴形,表情有变化,但一模一样并不等同共鸣共感。生活上更有很多官能触觉、七情六欲,未来的机械程式能否复制?邹健宏也在思考问题答案。
      元宇宙概念令人类的固有生活模式与框架慢慢击破,或者一日,生活上各个细节,不单是娱乐,而是工作、学习、行街、买餸都与元宇宙连结,就像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一样。
      人类活在元宇宙的年代刚起步,邹健宏仿如一个行走在元宇宙空间的拓荒者,迈向一个虚拟与现实渐渐模糊的未知领域。面对「互联网的下一阶段」,当中的冲击难免令人产生疑惑,但元宇宙这片开创无限可能的「乐土」,又令邹健宏神往不已。勇敢的探险「旅人」正一步一步向着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目的地前进,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在元宇宙中,躯体如浮云,众生皆平等。或许将来人人皆有一自己设计的虚拟形象,能够突破自身界限,共同驰骋于广阔无垠的乌托邦式自由共融互相尊重新世界。

      15/05/2023
    • 便当暖男: 陈隽

      便当暖男: 陈隽

      香港打工仔午膳时间有限,出外用膳排队等位、等外卖花上不少时间,本地初创企业研发便当售卖机,获专利的热链物联网系统,令食物保持摄氏60度以上,正为打工仔快速送上有温度、热焫焫的便当。

      80后的陈隽Jason,大学时期远赴冰天雪地的北海道当交换生,并遇到恩师和田教授。在和田教授推荐下,Jason考入东京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继续在日本留学;而创业的公司品牌正正以恩师命名。Jason留学日本期间,为了悭钱往往待超市即将关门减价促销前,才买下冷冰冰的便当回宿舍;Jason自言自己的创科梦不宏大,只希望为孤单的人送上温暖,就是Jason的创业方针。2008年Jason回港,到一间半导体晶片公司担任晶片设计师及电子工程师,为了一完四十岁前创业的梦想,Jason于2019年辞去高薪厚职,专注研发便当自动贩卖机创业。

      自动贩卖机自家研发,采用热链保鲜技术。所谓「热链」,简单而言就是在全密封的贩卖机之内,透过发热元件及热循环设计,塑造一个温度达摄氏64度的高温储存空间,让便当温度维持于摄氏60度以上。客人从贩卖机购买便当后,即可打开食用,毋须另行加热。透过热链技术,让自动贩卖机内的便当保鲜殊不简单,除要确保贩卖机内温度够高,亦要考虑到便当由货架运送到取餐窗口期间,其移动路线是否平稳,否则便当不慎打翻便很麻烦。

      今年自动售卖机正式引入地盘,其间亦遇到不少困难,包括地盘售卖的便当分量要较大,要增添港式饭盒包括蒸肉饼饭等,而且地盘地点偏远、放机位置狭窄,需要克服重重障碍。

      科研绝不是冷冰冰的,在Jason的科研产品中,正为冰冷的自动售卖机增添温度;从他的创科故事带出有温度的创科。

      08/05/2023
    • 我的机械英雄梦:麦骞誉

      我的机械英雄梦:麦骞誉

      麦骞誉(Mark)自小喜爱拼砌机械人模型,幻想借助机械人的力量保卫地球。升读大学时也为了圆梦而选读电子工程系,当时经历2003 年沙士,他脑里浮现用机械人代替医护人员进行危险使命的点子。
      因为对机械人有情意结,他研发了一只机械手,研发仿生动作传感机械人;并在大湾区的创新科技比赛获得大奬,于当地落户开公司。
      2018 年年底,麦骞誉已与内地通讯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研发了中国首个5G动感控制仿生机械人--将人体动作透过传输系统傅送指令给机械人,直接操控机械人上身的一举一动。5G动感控制机械人不但为麦骞誉带来多个奖项;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一带一路,远至非洲。
      麦骞誉期盼,传统高危行业如拆弹、维修高压电缆、喷漆等工作将来可交给机械人,操作人员身处室内遥控机械人完成工作。然而,面对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麦骞誉旋即运用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研发各类防疫机械人:室外消毒机械人、紫外光消毒机械人、远程诊症机械人、ICU病房仪器控制机械人…等等。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情意结促使麦骞誉决定把研发总部搬回香港,只保留前海和江门两个办公室。「我希望证明香港人是有能力研发机械人的。」他计划下一步研究服务乐龄人士的机械人,以创新助人为目标,继续追寻香港人的机械人梦!

      01/05/2023
    • 一切从心开始 : 赵凯蓉&徐碧懃

      一切从心开始 : 赵凯蓉&徐碧懃

      「一切从心开始」
      日常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隐藏在平凡之中,须经一番发掘、打磨、洗刷,方能彰显它的光釆。
      过时过节,不少香港人的餐枱上有「鲍参翅肚」,当中「参」指的是海参。海参一般被认为是传统、保健食品,看着一团团黑漆漆、胖乎乎的海参,也许大家只想到以食用来获取它的益处,有谁想到这其貌不扬的东西,可以和「美」联上关系?
      两个九十后女生,在本地一间生产海参保健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上班,两年前忽发奇想:制作海参护肤品,使其从餐枱走上梳妆枱。首要任务—将不溶于水的海参胶原蛋白,使之可被皮肤吸收。
      当港大生态系毕业、拥有「科研底」的Arey (赵凯蓉),遇上熟悉网络营销的「Marketing人」Lavinia (徐碧懃),两个女生希望推广海洋科研护肤品,并以务实、科学的角度,向顾客讲解正确护肤知识。
      她们在创业路上如何互相扶持,共同成长,展现光采,并始终坚持随心而行?

      24/04/2023
    • 留声:李丹

      留声:李丹

      我们日常生活用到的Siri, speech-to-text的功能,背后全靠语音识别技术。

      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教授李丹,过去三十多年来研究语音识别技术,而且是广东话为主。

      几年前,他的研究团队开始了一个新项目:为即将失声的喉癌病人设计出「独家留声机」。团队利用语音合成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只要输入文字,就可以用「真人」的声音读出文字。

      而这个研究项目,一切源于讨论区的一个贴文.......

      17/04/2023
    • 机智医科生活: 高浩医生

      机智医科生活: 高浩医生

      认知障碍症至今仍然是不治之症,现时的治疗方法只可以减慢病情恶化,医疗科学家高浩致力研究,搵出更有效可延缓脑小血管病引致认知障碍症的治疗方案。无论做科研,抑或人生规划,他总是选择一条迂回、艰辛的路。
      大部分人读医科,最终目标是当医生。2005年高浩入读中大医学院,修毕两年医科基础课程后,毅然转系向神经生理学研究发展,再花四年前赴英国攻读博士课程。博士毕业后,他又重返中大完成余下的医学课程。每一个抉择都是为了更好装备自己成为一个医疗科学家。
      高浩在2016年成立实验室,他的研究团队观察过往临床数据,及进行动物实验,发现服用治疗糖尿病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有可能减慢脑小血管病变嘅病程。目前他们开始进行人体临床测试,研究结果对日后搵出延缓脑小血管病嘅治疗方法带来希望。
      即使在别人眼中,高浩成立实验室只是短短数年,他的研究亦多次获得权威科学期刊刊载,在医学领域取得成就。然而,高浩时常苦恼自己是否不够聪明,能否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拥有科学家的头脑,医生的仁心,促使高浩在纵横交错的神经领域中不断探索,同时亦培育更多研究人员朝着同一目标走下去。

      10/04/2023
    • 无涯:黄泽蕾

      无涯:黄泽蕾

      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癌症?这问题驱使全球众多科学家,努力不懈寻找答案,其中一位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病理学系助理教授黄泽蕾博士。她受到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塞门扎(Gregg Semenza)启迪,钻研肝癌细胞独有的代谢机制,即肝癌细胞如何运用不同燃料和代谢方法,去适应缺氧环境而生长,希望掌握抑制肝癌细胞嘅方法,将来应用去治疗其他癌症。而黄泽蕾和实验团队于2022年,成功分析不同肝癌患者的基因突变图谱,得知哪一类患者,对激活免疫细胞的疗法有效,为达致精准治疗跨向一大步。
      在十七年科研生涯中,黄泽蕾在学术界获得不少认同,如2009年她获颁香港科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亦于2020年获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不过令她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压力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身为两女之母的黄泽蕾,亦要在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间,面对不同挣扎。她感恩有同为研究肝癌的丈夫黄俊铭博士,作为她最紧密战友。
      时间有限,知识无限。本集纪录片将会走进女性科学家黄泽蕾的世界,听听她来如何怀着一颗好奇心,不断在科研路上寻求突破,而同时要平衡她作为女儿、太太和一对孖女母亲的故事。

      03/0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