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内容

    CONTENT

    监制:尤翠茵

    18/02/2023
    相片集
    相片集

    「少年E」Ezekiel(高文仕)是印度裔香港人,也是一个16岁的中学生,现就读中五,有着很多少年都会有的烦恼。Ezekiel热爱足球,自9岁开始接触足球,每日都要踢一踢足球才安乐,更曾踢入中西区足球队。

    机缘巧合,他的老师分享一个本地和少数族裔青年的社区共融计划,Ezekiel自荐参与,他成立足球队,负责统筹和管理,结果成功连结一班不同族裔的小朋友。现时球队恒常练习,Ezekiel希望在不久将来,为一众学踢足球的小朋友安排踢友谊赛,取得实战经验。

    明年要升中六的Ezekiel,除了要管理足球队,更要迎战DSE。今集主持Keith会和Ezekiel倾下计。


    集数

    EPISODES
    • 「只因我们一起」

      「只因我们一起」

      13岁嘅何凯琳患有一种罕见的隐性遗传病茹贝尔综合症(Joubert syndrome),临床表现包括肌张力低、发育迟缓,多数患者幼年会呼吸控制异常。凯琳亦曾试过坐车返学时睡着,期间停止呼吸,幸好妈妈在旁,将她及时拍醒回复呼吸。

      凯琳现在于红十字会甘乃迪中心就读中一,这学校提供小一至中六教育给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学校里,凯琳除了上课学习外,每天亦要接受各种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学校的教职员、职业治疗师和言语治疗师都彷如凯琳在校内的「母亲」,凭着无比的爱心和耐性,一步一脚印改善凯琳的身体状况。

      回想七年前凯琳入读此校时像一只「无骨凤爪」,到今天终于可以自己拿助行架步行,看书和吃饭,进展虽然不算神速,但凯琳爸妈感谢教职员们把凯琳看作女儿般爱锡。

      27/05/2023
    • Mummy的心事

      Mummy的心事

      Shweta十多年前跟随在港工作的丈夫由印度来到香港,起初难以适应本地生活,本身读科学、期望做老师的她亦无法一展所长。如今她是两子之母,亦是小学老师,她如何一步一步适应下来,并为理想、家庭奋斗?

      巴基斯坦裔Khan Rukayan 洛加宜5岁时开始在香港生活,曾因为不谙中文难交朋友,目前她正努力读书,她也是一位一岁半女儿的母亲,同时工作、读书和照顾女儿,这位年轻母亲又有何心事?

      从少女到母亲,Shweta 和Rukayan在故乡和香港中、在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如何一路走来?

      20/05/2023
    • 「点做人阿妈」

      「点做人阿妈」

      谭诗慧认为自己过去三十年最重要的事,就是专心照顾大脑麻痹症的儿子苏伟健。儿子现在早巳成年,中大毕业,成为填词人、全职社工,融入社会,当中,苏太付出不知多少泪水与汗水。她认为做人阿妈最起码的责任,教懂下一代分辨是非对错,有「家教」,不应只顾教识子女唔好蚀底、唔俾人搵笨。要懂得与孩子沟通,做到「乜都倾」,孩子才会愿意倾吐心事。

      梁颜影的儿子浩彰Tony是轻度智障,就算经过多年,她仍然记起当初知道时的挣扎。陪着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她时常陪同儿子打鼓,为了陪伴儿子,她还替社区音乐中心做义工,又和儿子一同唱卡拉OK,从报纸、书本寻找话题与儿子沟通。她希望社会对这些孩子有更多的包容与认同,给与他们更多的机会。

      两位认为自己平凡的母亲培养了两个不平凡的人。母亲节前夕,她们讲自己「点做人阿妈」。

      13/05/2023
    • 「一齐去庆祝」

      「一齐去庆祝」

      泼水节除了可以泼水,其实是一个什么节日?

      对泰国人来说,泼水节是传统新年节日,祈求新一年好运。这类庆典活动都会吸引大量人流,但对于轮椅人士来说,想参与活动也需要多一点考量。

      主持Angel和严楚碧Rabi都坦言,当人流多时,要参与不同的文化活动和节目,都要花一点思量。

      不过,要一齐泼水、着民族服装和享受节日也不是梦。主持爱美会和Angel、一群热爱泰国文化的朋友一同交流,了解泰国传统节庆文化,还有一班朋友同参加共融巡回表演嘉年华。大家会入乡随俗化泰妆、穿泰服,Rabi更会谈谈无障碍旅游的体验。她们还会一齐泼水!

      06/05/2023
    • 「我架战车要执执」

      「我架战车要执执」

      轮椅人士外出有机会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例如坏车、爆「辘」等,遇上突发情况,又没有其他朋友帮忙,可能要靠「轮椅医生」出外拯救。有机构成立紧急轮椅维修队,随时候命为轮椅人士修理轮椅,解决不同情况,目的是让轮椅人士安全归家。究竟紧急维修队如何协助轮椅人士「脱险」?轮椅医生们又遇过什么情况?

      今集会有轮椅医生们分享故事,主持成家宏更会加入他们,帮手「医车」!

      29/04/2023
    • 「说自己故事」

      「说自己故事」

      2023年的「影像无国界」有超过三十位少数族裔青少年参加,合共四组作品,除了有短片外,还有纪录片制作,这群就读高中的少数族裔学生透过不同项目,去学习利用影像说他们的故事。

      其中一名学员是Waniya,她会导演自己的故事,诉说自己生活和心情。但在制作短片的过程中,她和另外的参与同学都遇上不少挑战,今集纪录了他们的拍摄过程,看看他们如何解决。

      主持爱美会和其中一位成员Diyan,以及他们的导演导师陈浩伦一齐倾计。

      22/04/2023
    • #All about us

      #All about us

      「影像无国界」是一项为本地少数族裔青年而设的创意影像教育计划,这个由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计划巳有十四年历史,少数族裔青年通过训练营的挑战及连串实战经验,与导演导师们一起创作、制作一套关于青年们的生活短片。

      当中有参与的青年后来投身电影行业,其中一人就是Ali Shamaz,土生土长巴基斯坦裔香港人,十年前参与计划,令他认识影像制作,今年他更担任计划其中一位导师,教导年轻的少数族裔青年如何制作短片,当中还包括他弟弟Bilal,用镜头说他们的故事。

      15/04/2023
    • 浵浵的色彩

      浵浵的色彩

      今年11岁的朱纳浵仅余约一成视力,视力范围只剩下一只手臂的距离。家中随时为她准备好三副眼镜,有遮光用、有远视用的,因为她患上一种罕见的隐性遗传性疾病Alström syndrome,此症使身体器官产生异常,病人的视力和听力会逐渐丧失、甚至会出现肥胖及糖尿病等。

      病人一般会在16岁就会失去全部视力。纳浵父母Jack和Joanne知道消息后没有太大悲痛,反而是思考女儿的未来,希望在有限时间里,多让纳浵记住珍贵的画面和积极面对好将来。

      今集主持Keith会和纳浵父母以及患上徐动型脑性麻痹的填词人苏伟健(乔星)一齐倾计。

      08/04/2023
    • 「我李笨」

      「我李笨」

      曾宪森(Sam) 4岁时被诊断为高功能自闭症人士,智力正常但有沟通障碍。家人决定不公开他的症状,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他都在主流环境长大,但过程历尽艰辛。因为不善沟通,他被同学歧视、排挤,负面情绪与压力导致行为偏差、愤世嫉俗,甚至过早对异性着迷。

      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黄志茵指这是源自自闭症人士无法融入社会而导致的一些行为。虽然目前社会已有很大进步,亦有不少雇主愿意聘请自闭症人士,但离真正的包容、懂得欣赏还有一段距离。

      现在Sam巳年过40岁,他认为40开头是甜大于苦,除了找到生活伴侣,也历练成长,可以克服更多。他更为自己改了一个网名叫李笨,来自一个德文名词「Lebensraum」,代表生存空间。

      今集,李笨会和主持Keith以及育有自闭症儿子的Wallace一齐倾计。

      01/04/2023
    • 我的人生长跑

      我的人生长跑

      巴基斯坦裔Bilal Afsar,十多岁时跟家人到香港生活,除了言语不通,更是肥仔一名,中学时期为减肥而爱上跑步,成绩更达本港顶级水平,但因欠缺支援,为了生计而放弃成为全职运动员。不过,他没有因此放弃跑步,凭着热诚,坚持半工读同时训练;即使资源不足,仍自费购置装备参加比赛,没有放弃。

      另一方面,他报读体育相关课程,现在他是小学体育老师,希望藉自己的经历,让非华裔学生知道,运动可以为人生开拓另一条跑道。

      今集主持富爸爸岑幸富会跟Bilal跑步,了解运动和知识如何改变他的命运。

      25/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