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内容

    CONTENT

    监制:尤翠茵

    20/05/2023
    相片集
    相片集

    Shweta十多年前跟随在港工作的丈夫由印度来到香港,起初难以适应本地生活,本身读科学、期望做老师的她亦无法一展所长。如今她是两子之母,亦是小学老师,她如何一步一步适应下来,并为理想、家庭奋斗?

    巴基斯坦裔Khan Rukayan 洛加宜5岁时开始在香港生活,曾因为不谙中文难交朋友,目前她正努力读书,她也是一位一岁半女儿的母亲,同时工作、读书和照顾女儿,这位年轻母亲又有何心事?

    从少女到母亲,Shweta 和Rukayan在故乡和香港中、在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如何一路走来?


    集数

    EPISODES
    • 煮个面你食之「点只一餐咁简单」

      煮个面你食之「点只一餐咁简单」

      印尼人不会视即食面为正餐,但可以用来庆祝生日?

      即食面对港人来说可能是一餐,甚或是junk food,但对离乡别井来香港打工的印尼佣工来说,是一样comfort food,可解乡愁,来到香港家庭,也是与港人互相connect的一种食物。泰国人视即食面为一种点心零食,跟不少香港人童年吃过的「妈咪面」一样吃法。

      一个即食面,能看到不同的文化,从印尼来港当交换生的 Klemens发现,和香港同学最早的共通话题就是即食面。在香港二十年的印尼裔Sring会为主持Angel梁安琪煮个面,分享她们和面有关的心事。

      30/09/2023
    • 「煮个面你食」

      「煮个面你食」

      无论喜欢不喜欢,香港人经常吃即食面。

      即食面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食法,在香港,早餐吃个餐蛋面、沙嗲牛肉面是一天美好的开始,而在韩国,当地人普遍不视即食面为主食,反而把即食面加到锅物中当作配料,一个即食面,能看到不同的文化。

      有即食面组织的统计指,即食面最高消耗量的头十个国家,有八个在亚洲,包括中国、印尼、日本、韩国、泰国等。这一集,几位不同族裔、生活在香港的人会组成「即食面关注组」,他们是从日本来港三十多年的Kei San、四十年前从韩国来香港的崔恩瑄、中泰混血儿Wimmy,会和主持Angel梁安琪一同谈谈港人爱吃的「部队锅」和「Indomee」等等,分享面的故事。

      23/09/2023
    • 「阿珠妈」讲음식과 미용(饮食与美容)

      「阿珠妈」讲음식과 미용(饮食与美容)

      郭乙萤Haidy来自南韩,1992年来港,在大学研习了两年普通话,后来曾经回到韩国,但她之后回流,在香港寻找工作机会,至今已在港生活廿多年,说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

      廿多年来她曾任职不同的行业:导游、珠宝零售、韩国报社记者,亦有跟朋友开韩式小店卖韩国食品。对她来说,香港已经是她的第二个家,早已融入香港的社会。

      现时她除了任职韩国报社外,亦有教授韩文,继续进修广东话,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跟其他在港的韩国人分享广东话的读音及意思,希望令在港韩国人能更容易融入香港。

      今集主持Vita陈彩莲联同在印尼华侨家庭长大、精于厨艺的Vlorla陈春燕一齐同郭乙萤交流。

      16/09/2023
    • 阿仔同我唔同样

      阿仔同我唔同样

      Kim Jeeyun 金志伦是韩国人,在纽约修读摄影,之后嫁了湖南丈夫再来香港定居,这样就在香港生活了十六年,生了三个儿子。她本身就生活在跨族裔的圈子中,近年更加透过镜头呈现这种共融下的母子关系,她举办主题摄影展。

      她拍摄的相片中,有混合保加利亚、中国血统的母亲与「金发女儿」,有印尼妈妈与「棕色儿子」,每段亲情背后都是一个独特的共融故事。她自己、家人以及相中人如何看自己这样组成的家庭?身为韩国人,她如何与自己的华裔丈夫沟通?成长于香港的15岁「混血」儿子 Wilfred如何看自己在香港的生活?

      今集主持爱美会和Wilfred及他的同学Riccardo一齐倾计。

      09/09/2023
    • #关于我和健康变成朋友的那件事

      #关于我和健康变成朋友的那件事

      东南亚美食种类繁多,但烹调方法往往用上高热量高糖分,种种原因令少数族裔女性不是可以随时随地做运动,这样的饮食习惯令健康问题渐渐浮现。

      有社福组织留意到在香港的南亚裔女性体重情况,找来营养师开班教导改良食谱,还特设女性专用健身区,让一众少数族裔女学员可以做运动。主持爱美则会和巴裔妈妈Saira、营养师Ruby一同学习如何食得健康又美味。

      在香港居住多年的印度裔妈妈Shweta,会跟另一位印度妈妈、营养师Kiran Sukhani一同下厨,希望保留传统饮食风味之余也可以变得更健康。

      一齐和健康变成朋友。

      02/09/2023
    • Hello Kababayans

      Hello Kababayans

      今集主持Vita陈彩莲和Angel梁安琪会了去了解一下关于菲律宾的文化和艺术,以及饮食习惯。她们会参观一个文化展览,当中有菲律宾艺术家Irene Haagen的画作及艺术品。Vita陈彩莲会和她们倾计,了解身为少数族裔女性艺术家的触角和在香港的生活感受。

      同样在香港居住的菲律宾艺术家还有Justine Velasquez,他对在香港的生活又有何体会?

      26/08/2023
    • 不要把悲伤留给自己

      不要把悲伤留给自己

      任何人都有机会遇上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如果得不到适当协助,情况可能变得愈来愈难处理。当生活在一个有语言隔阂及文化差异的地方,遇上情绪困扰,可以如何走出阴霾?

      自结婚后移居香港26年的巴基斯坦妇女Nayyar,育有四名子女。近年身边有亲友离世,婚姻出现问题,小儿子又遇上交通意外严重受伤,令她的人生跌入低谷,情绪受到困扰。后来,有义工赠送抗疫物资,她才得悉有机构提供情绪辅导服务,于是决定求助。经过辅导, Nayyar学会情绪管理,逐步建立自信,现在的她更懂得爱自己,而且跟子女关系变得更亲密。

      今集节目主持爱美会和Nayyar一家人倾谈,亦有少数族裔精神健康辅导员及外展队社工分享如何识别有需要协助的人士,提高文化敏感度,让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困难。

      19/08/2023
    • 朱古力奖门人

      朱古力奖门人

      卢礼宇Louie来自台湾,小时候在乡下地方长大,廿多年前来港工作时认识了妻子,最后决定在香港结婚生子,建立自己的家庭。不过,儿子出世不久,他们发觉儿子比平常人迟缓、兴趣狭窄,只喜欢有规律的东西,其后发觉,原来儿子患有中度自闭症,四肢不平衡,亦难以自理生活。自此之后,他与太太花了很多时间照顾儿子。

      直到儿子十岁时,Louie退休,开始思考儿子将来的生活问题,他希望可以为儿子建立一些生活技能,让他可以自力更生,于是着手研究生意,经过多次尝试,在接触过精品朱古力制作后,发现工序适合不同个性的自闭症人士。

      近年朱古力店生意开始起步,Louie尝试聘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年,协助他们融入社会,证明SEN的青年,也可以发展自己潜力。今集Louie 会和在香港经謍社企、聘请身体残障员工的餐厅老板许承俊一同交流。

      今集主持Keith 陈锦鸿也会和Louie 倾计。

      12/08/2023
    • 「我阿sir睇唔到嘢」

      「我阿sir睇唔到嘢」

      40多岁的Allen 何震伦本来是band 1中学的英文老师,3年前因一次不知原因的发烧在医院昏迷三个月,经历中风及心脏停9分钟,醒来后失去视力,亦影响了说话能力。乐观的他除了在医院苦中作乐,亦因为家人的支持和信仰推动自己重新振作,决定对社会作出贡献。

      Allen继续做老师,走入小学校园,带领小学生去认识视障人士的世界,也会一齐去艺术馆参观展览。今集主持成家宏会和其他学生一齐去上Allen sir的堂,亦会和另一位视障老师Chole一齐倾计。

      05/08/2023
    •   「我真系好钟意踢波」

      「我真系好钟意踢波」

      在香港要成为职业足球员或者唔容易,对少数族裔更加可能是遥不可及嘅梦想。出生巴基斯坦,五岁来港定居嘅王力威(Naveed),小时候从不认知何谓足球,由观塘街场踢波到加入本地球会「东方龙狮」成为青年军,慢慢搵到自己目标,期间不时内心交战「我哋呢啲人」可以做些什么,面对家庭的期望,语言不通的困难,他凭住努力,一步步再成为职业球员。

      王力威的目标是希望有一日可以代表香港队参加比赛,足球对于他有什么意义?少数族裔要成为职业球员遇到什么困难?他的队友又如何看待这位少数族裔队友?今集主持成家宏会和王力威一齐「踢波」。

      29/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