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

1999-03-15

  「电视节目欣赏指数 」其实由来已久,英国广播有限公司自一九八三年起便每周进行类似的调查,每次调查约三千名电视观众,以测试他们对电视节目的欣赏程度,作为收视率以外的另一个专业指标。英国调查采用的问卷,是以0至100分为准则,要求被访者评价他们对各个电视节目的喜好程度。虽然英国学者仍不时讨论「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的意义和局限,但其指标作用已普遍受到重视。

发展「欣赏指数」成业界指标

  香港电台在一九九一年把「电视节目欣赏指数」引进香港,自然是希望借助该项调查推动本地电视节目制作的质素,同时亦为制作高质素的小众节目提供论据。可惜,九一至九七年期间进行的九次调查,都是集中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无形中限制了调查的代表性,亦间接把香港电台制作的节目放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在资源有限,又缺乏业界参与的情况下,该等局限似乎无可避免。

  至于调查方法方面,九一至九七年期间进行的调查,都是采用五等评选法,然后用定点量化法把结果转化成为0至100的评分,这种间接评分法有异于英国调查采用的方法,亦与时下流行的直接评分法有所不同。

  在一九九八年,适值庆祝「香港广播七十年」,香港电台锐意扩展调查的规模,增加调查的公信力,以便更全面反映观众对本地制作节目的欣赏程度,希望藉此改进香港电视节目的质素,并将「欣赏指数」发展成为一个专业指标。

  首先,香港电台邀请了学术界、广告界人士和各电视台的代表组成了「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顾问团」,独立厘定问卷内容、调查方法和节目范围,并委托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民意研究组进行该项调查。调查方法方面,顾问团同意「还原」采用0至100的惯常评分法,量度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欣赏程度,并决定以简单平均数决定年终欣赏指数排名。此外,香港电台亦同意把调查数据全面公开,促进学术及专业研究。

香港电台连续成为三台之冠

  本年度的调查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于九八年四月、九月及九九年一月期间,透过电话累积访问了六千二百三十一名九岁以上操粤语的香港居民,回应比率介乎四成八与五成二之间。为了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及代表性,各个阶段收集的原始数据已按现时香港人口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加权处理,以反映实际情况。有关样本的资料请参阅调查报告或有关网页。(*编者按:「一九九八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网页存放于香港电台网址http://www.rthk.org.hk)

  有别于过往的同类调查,是次调查的范围除了包括黄金时间播放的节目外,还包括香港电台、无线电视翡翠台及亚洲电视本港台在其他时段播放的本地制作节目,不设时间限制。换言之,儿童节目、妇女节目以及文教节目亦会被列入节目名单之内,但重播、配音、体育及带宣传性质的节目则不包括在内。为确保调查公平起见,每个阶段的节目名单皆由顾问团于调查进行前商议及确认。在全年调查涉及的一百七十七个电视节目之中,无线电视占九十二个,亚洲电视占四十三个,香港电台则占四十二个。

  综合全年三个阶段的调查结果,一百七十七个本地制作的电视节目所得的总平均欣赏指数为70.6分。当中,全年度欣赏指数排名最高的二十个电视节目,结果见列表(一)。

列表(一):一九九八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首廿位排名

*节目类型 : 1=时事及公共事务 2=资讯性 3=娱乐性

  在全年一百七十七个节目当中,「时事及公共事务」节目占二十六个,「资讯」节目占五十九个,而「娱乐」节目则占九十二个,超过半数。不过,「时事少,但整体表现则较佳,全年二十六个节目的平均欣赏指数达72.4分。其次,五十九个「资讯」节目所得的平均欣赏指数亦有71.8分。至于九十二个「娱乐」性质的节目的平均欣赏指数则只有69.3分,相对落后。三个类别中欣赏指数最高的节目分别为无线制作的「星期二档案/星期三档案」、亚视的「寻找他乡的故事」与及无线的「妙手仁心」。

  就个别电视台而言,在一百七十七个节目当中,无线共制作了九十二个,亚视四十三个,而香港电台则有四十二个。香港电台在三台之中取得全年最高的平均欣赏指数,达72.7分。排行第二的是无线电视,全年平均欣赏指数为70.3分。亚洲电视所得的平均欣赏指数则为69.0分。而三台各自比较下得分最高的电视节目分别是港台的「杰出华人系列」、无线的「妙手仁心」及亚视的「寻找他乡的故事」。


亚视「寻找他乡的故事」、无线「妙手仁心」及港台「杰出华人系列」分别排列最高欣赏指数三甲位置。

争取资源继续发展

  当然,粗略的统计未必能够显示不同品种节目的质素,而受众中不同组群的反应仍有待深究。此外,「欣赏」的定义亦须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探讨。但无论如何,是次欣赏指数的调查已成功建立一个机制,为日后更具规模的调查铺路。

  展望将来,「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的调查应该更加频密进行,一则避免记忆失误,二则可紧贴节目发展,就每辑每集电视节目提供欣赏数据。此外,九八年的调查只涵盖本地制作节目,不包括外购、包装及收费电视节目,亦是调查的局限。在资源容许的情况下,未来的研究适宜增加深度,及设法串连过往的数据,使其更有学术价值,为传媒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及数据。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