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伦敦方面宣布香港首个无线电视专利权,是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获得时,社会人士反应是十分惊讶,认为本应由港府宣布的「香港事」,竟由英伦揭晓,是否意味着新兴的广播电视只沦为英方喉舌?甚至联合国协会香港分会执行秘书马文辉强烈表示:「永远不能使政府承认这是一个华人社会,这个电视台将不能够反映地方色彩与意见,我恐怕中文台将总是获得第三流的资料,例如旧影片。」(一九六六年一月廿七日《新生晚报》)。
同样的言论此起彼落,指责殖民地主义阴影下的广播电视根本无可作为。那么,大家可跌眼镜了。
萤光幕建立本土文化
当广播电视迅速在香港普及(六七年无线开台,七三年丽的从有线转无线,七五年佳视成立,还有港台电视部),香港(一向被认为是「借来的时空地」)的本土文化竟然开始建立,香港人的文化身份在萤光幕上脱颖而出,这要多得当时战后新生代的大学生和知识青年肯勇闯电视新领域,在机构的较自由主义管理下,制作出不少「反映地方色彩与意见」的节目。如今回望,特别感到意义深遽:
- 坚决以广东话为主的语言系统(承接其时已衰亡的粤语片传统),力拒入侵的台湾国语片和国语时代曲,后来更刺激起 CANTO - POP,令粤语歌曲成为主流。
- 带领香港人迈向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文化,最重要者,将五、六十年代自闭精神的香港人开启眼光,认识世界。
- 对殖民地政权、对城市的爱与恨、对社会新旧转型的震撼感受,都呈现在任何形式的剧集里头。现在偶然重看,仍感觉到那悸动的历史脉搏。
佳视的出现与倒闭
只有一条广播频道的佳艺电视在七五年开台,七八年倒闭,政府发牌的条件:这频道要有教育功能。初时佳视是个「电视学堂」,老师在黄金时段教授会计、语文、商科等。这只是政府一厢情愿的构想,很多问题都忽略:
- 香港居住空间狭窄,一家大细屈在丁方斗室看电视就只为娱乐和逃避现实,学习环境恶劣,使好学者被迫放弃。
- 单向广播不宜教学用途,甚至政府在小学课堂上施行的电视教育亦不见成效。
后来佳视改变策略,全线推出剧集,导致三台黄金时段大混战,结果壮烈牺性。首次,我们知道办电视台可亏蚀入骨,是一场恶梦(可惜,后来这恶梦不停重演)。员工更历久未能摆脱梦魇,薪金被拖欠,遣散费无着落,曾因此而组织「工运」争取权益。其实,业界人士一直都酝酿组织专业协会(或工会):
- 可向资方争取合理的「专业」待遇;
- 可作专业交流及培训人材;
- 可对抗每次高层大执位而遭受 到无理迫害;
但整个八十年代电视台竞争激烈,电视人各为其主,拼个你死我活,甘为老板做「卖命英雄」,想联结一起,发白日梦好了。
佳视留下的频道并非即时遭到冷落,在佳视倒闭两个月,「左派财团目前正对第三间电视台虎视眈眈... ...但至于港府方面会否让左派财团经营一间电视台,则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六日《天天日报》)。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容许中资机构控制一个电视台。又有一个讲法,政府想保留频道开办官方台......。总之不了了之,将成为「千古之谜」。
新管理观念好与坏
八十年代,在广播电视全盛期,新的管理观念出现,考虑将制∕创作部独立出来,与电视台分家,其优点:精英简政,毋须负担太多职工的薪酬与福利;判给其他制作公司包拍,令节目有新意,如能赚钱获利,更可招股或卖盘。但台湾和东南亚电视台实施的包拍制度成为反面教材:制作人拿钱后找二判承包,从中「食水」,而三判又判给四判,「行货电视」应运而生,品质一蟹不如一蟹,触目惊心。
结果,香港的电视机构都养成了恐龙的身躯。
电视成败短视不得
成王败寇,收视率决定前程。电视只有一个现实:就是收视率。
在发黄的纸堆中,竟发现匪夷所思的一个收视「现实」,这是一九七四年「香港市场研究社」所做的一项独立收视调查:
- 丽的两大最高收视节目-
- 丽的电视剧(四十二万二千人)
- 丽声之夜(三十九万一千人)
- 秀兰歌声处处闻(三十八万四千人)
- 无线三大最高收视节目-
- 新闻及天气报告(一百八十九万人)
- 翡翠剧场(一百七十八万人)
- 唔出奇呀(一百六十六万人)
匪夷所思,七四年丽的,九八年亚视,两者收视大比拼,有得 FIGHT 也。相去不远吧,难道廿多年来都在「放假」,向无线「让赛」吗?真的匪夷所思。
有想过高层永远在执位才是致命伤吗?因为每次新老板上场,都不信任中层管理阶级,进行大改组,破坏多于建设。
其实,人材是一个电视台最重要的「资本」,也决定该台的「财富」(赚钱与否)。坚固的中层管理阵容能使电视台决胜千里,进可攻退可守。他们是忠心的实干派,少谈理论、多做事:
- 能应付危机,如挖角潮;
- 发掘有才华的新人材入行;
- 负责培训工作;
- 令日常节目制∕创作顺利进行。
电视之成败,往往取决于中层管理是否坚固,要知道经营电视乃极长线发展,「财不入急门」,就算今日赚钱,但明日却可能蚀得更多,实在短视不得。
把握机会有可为
电视是甚有可为的,特别在经济低迷,人们需要幻梦,需要逃避现实,家中的电视机陪伴你共渡难关。
可以预言,在迈向二○○○年,香港电视业会一技独秀。老板们,在「悠长假期」完结之前,且把握机会赚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