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的特殊地貌,曾在学术界引发一番讨论。1980年,张家界因画家吴冠中到当地写生,相关画作及文章被传媒广泛报导,开始受瞩目,令不少地理专家亦纷纷前来考察。当中很多学者都认为张家界属于丹霞地貌或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但当时年轻的翟辅东,却认为它是新发现的独特地貌。

为了寻找证据,翟辅东教授走遍张家界,终于在紫草潭发现留有水波纹的岩石,又在黄石寨山上找到峰林的主要结构物质──石英砂,证明张家界地貌形成的环境属滨海地区,与大约一亿年前在内陆地区形成的丹霞地貌,完全不同。相关讨论持续了三十年,至2010年,张家界的独特砂岩类型,才获专家正式确认,「张家界地貌」亦成为专有学术名称。

若要寻根溯源,约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张家界一带曾是海洋,而在这滨海环境沉积而成的大量石英砂岩,成为张家界的母岩。大约二亿年前,地壳板块移动令张家界隆起成为陆地,经历了千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山体。及至二千五百万年前,喜马拉玛山的地壳运动令张家界进一步隆起、皱褶,再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侵蚀,令山体分裂,渐化整为零,山变为平台、石峰墙,再慢慢崩塌成如今所见的峰林、石柱。
© 2017 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