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像皇冠围绕心脏,是负责供应血液到心脏的血管,假如冠状动脉阻塞,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心肌缺血便会导致冠心病。严重情况下,完全阻塞的冠状动脉会引致心脏病发,即急性心肌梗塞,令心脏肌肉坏死,甚至突然死亡(心猝死)。故此,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例如跑步,冠状动脉阻塞引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就有机会心猝死

近年,冠心病的患者按年增长,亦有年轻化趋势。按2013年公立医院的数字显示,35岁以下人士患上心肌梗塞和突发性心脏病的个案比十年前增加20%至30%。导致冠心病的原因主要来自生活习惯(如吸烟习惯)和模式的转变,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问题等)的影响,另外,工作压力和休息不足亦会导致冠心病。目前,冠心病在全世界都是头号杀手病症,是最普遍及死亡率最高的心脏病症,约70%的心脏病死亡原因都是冠心病。

心脏病年轻化趋势
现今医学科技先进,透过电脑扫描可更容易和有效地诊断出心脏病,能更早发现患者个案。另外,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影响和风险因素年轻化等都令心脏病,包括冠心病有年轻化趋势。

冠心病的症状


1. 心绞痛
患者血管因阻塞而狭窄,体力劳动如上斜路的时候,胸骨下会感到如被石头压着般疼痛,在典型的病例中,痛楚并会延至颈部、下颚、至手臂。若痛楚严重并有呼吸不畅顺情况,应尽快叫救护车送院救治。

2. 突发性心肌梗塞
即心脏病发,患者同样会感到心口被石头重压着,并且痛得冒汗,为时约10至15分钟。在这情况下,应尽快叫救护车。由于位置接近,有些病人以为只是胃痛而延迟送院,有机会导致生命危险。事实上,心脏病发病人的治愈机会是每分钟减低,因此心脏病发的病人大部分于送院途中已经死亡。当出现心脏病发症状,应尽快送院作心电图检查,若确诊心脏病发,亦可把握时间做手术挽救性命。

突然做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甚至突然吃过量食物,都有机会引发突发性心肌梗塞。由于冬天较容易吃得过量或过肥,而血压和交感神经亦相对地高外,冬天的心脏病发率亦较高。另外,冬天亦是流感高峰期,以上因素都导致冬天心脏病发的个案数字较其他季节为高。

检查


如发觉有冠心病症状,应尽早做详细检查。能够做运动的病人,可做「踏板心电图」,检查跑步或急行时有否供血不足的现象。此外,亦可做无创伤性并准确的电脑扫描,检查三条冠状动脉有否阻塞情况。

手术治疗


治疗突发性心肌梗塞,最有效是使用冠状动脉整形手术(即「通波仔」手术),在送院与确诊后即时做手术,并于一个半小时内完成,存活率则为最高。由于心绞痛病人的心脏血管阻塞一般达50%以上,在「通波仔」之后,心绞痛的病症可得以减少,亦能有效治疗心绞痛,并且可增加他们的运动量,让他们可放心做运动。

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过程需要开胸及全身麻醉,创伤性比局部麻醉及微创手术大,现时「通波仔」技术已颇为成熟,故此普遍会利用「通波仔」治疗血管阻塞。另外,现时「通波仔」手术已可使用手腕血管植入支架,而非腹股沟的血管,病人手术后只须留院一晚便可出院,让病人感觉更为舒适。

不过,目前「通波仔」手术仍面对着一些困难。金属支架有机会刺激血管内壁细胞增生而引致血管再度缩窄。现时最新的方法是使用带药的支架压抑细胞增生,复发机会可降低至百分之五。另外,使用「双疗法」,同时使用压抑细胞增生的药物与支架上附有抗体,可加快支架愈合,有助减少血山形成的机会。不久的将来,医学界期望发展可于体内被吸收的支架代替金属支架,以减少支架刺激导致发炎的情况,而血管亦可重拾弹性。

如病人手术后发现血管再度收窄,可以再做手术,病人一般可以承受二至三次「通波仔」 手术。但是,如果每次做完又再度收窄,则可能需要做「搭桥」手术。

最近,「关心你的心」病人组织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很多病人以为「通波仔」后即可治愈,且不用服药。其实,病人于手术后一年或以上需要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以防止血块形成,甚至积聚在支架上,造成更大危险。由于药物有抗凝血作用,如病人于服药期间须做手术或脱牙,流血的机会会大大增加。如病人遇到这个情况,不应自行停药,应向心脏科医生谘询最佳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


对于血管有斑块积聚而轻微阻塞的病人,就算阻塞程度只有20%至30%,亦应适当处理以防止阻塞情况持续。除维持良好生活习惯外,亦需服用药物防止斑块积聚。其中,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重要的药物。除了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亦能有效防止斑块积聚。

在很多心脏病发的个案中,患者的血管起初可能只有20%至40%阻塞,但当受到刺激,血管斑块往往会出现破裂情况,导致斑块中的脂肪露出与血小板产生作用,形成血块阻塞血管,造成突发性心肌梗塞。故此,当发现有轻微阻塞情况,已经是心脏病发之高危人士,应该服用药物控制情况。

另外,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士匹灵,减少斑块破裂情况。即使破裂,亦可防止血小板积聚在斑块上面形成血块。

高危人士


「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人士、吸烟人士、肥胖人士,及直系亲属中有心脏病记录人士都属冠心病之高危人士。高危人士除应作定期身体检查外,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建议20岁以上的一般人士亦应开始做身体检查。40岁以上人士可视为高危人士,应更频密及定期做身体检查,当发现血管有阻塞情况,即可尽快进行治疗。

 

相关分类
心肺科
资料来源:2013年12月31日香港电台第一台《精灵一点》节目

梁达智医生

心脏科专科医生

最后更新:2014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