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2019-06-06

  香港的电视市场一向被诟病太小。1977年佳艺电视倒闭时说「450万人口不能支持三个电视台」,2013年发新免费牌照时说太多经营者「未必能够……持续发展」*。2019年香港人口已经接近750万,比发达国家如丹麦、芬兰、爱尔兰、新西兰还要多,为何电视越做越差?今年三月,电视广播(TVB)及有线电视公布的业绩双双见红,其中有线更说过去十一年累积亏损超过24亿元。本文分析1999年至2018年有线电视及Now TV的经营数据,看看香港收费电视市场太小的说法能否成立。

高投入、高风险

  电视是一门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免费电视如此,收费电视也一样。从图一看到,无论是有线或Now,都在启播后七年才能有盈利。如果把筹备期计算在内,可说十年才有回报。有线2000年赚7300万元,而Now在2009年才仅仅赚400万元。以当年23.5亿元的营业额来说,毛利率连0.2 %都冇。即使有大水喉射住,如果不积极推陈出新,开源节流,也会流血不止。



  风险高的主要原因是门槛高。图一显示,有线电视要超过13亿元的营业额才有机会赚钱,而Now更需要超过20亿元才有钱赚,两者门槛加起来差不多是香港电影票房的两倍**。如果而每户每月$300来计算,有线要36万订户才能收支平衡,Now TV则要55万。以2003年香港六百多万的人口,起码要有10%的订户率才有利可图。这个水平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如果要维持两个经营者,莫非要双倍的订户?怪不得现有经营者经常提出市场小的论调来忠告政府,避免「恶性竞争」导致「两败俱伤」。但是数据说的是另一个故事。

  2003年加入收费电视竞争的,不仅是Now TV,还有 Yes TV,谱乐视媒体,bbTV及银河卫视,一共五个。虽然首两个2004年先后退出,收费电视订户率还是由2003年的9%上升至2008年的30%(图一),五年之内上升两倍多。从两个图表可看到,更多竞争者令总订户及总营业额都屡创新高,直至2012年才稍为回落。2012年的总营业额是2002年有线独市经营时的2.67倍。这个数字,无论是香港市民或政府,都不会看成恶性竞争吧。

收费电视竞争胜负看3C

  在收费电视的竞争中,胜负主要看3C: 内容(Content),便捷 (Convenience)及价钱(Cost)。

先讲钱 (Cost)
  
2006年Now最先掀起减价战,大量吸客,其后以15.6亿元抢去2007-2010年三季的英超播映权,大幅加价,虽然订户投诉,但依然边骂边睇。2007年营业额比2006年多了10亿元,大增1.3倍,亦带旺收费电视整体营业额多了6.6亿元,增长25%。可见香港观众仍肯花钱支持更多的竞争者。另一方面,有线和Now一直甚少用网络商的割喉减价来抢客,反证价钱不是顾客的首选考虑。

便捷 (Convenience)
  
从现在一个账户多装置的收看环境,回望2003年的一户一盒的接收模式,真有点恍如隔世。传送科技主要在2007年突破,Now抢得英超之余,开拓了手机直播的先河。除了让观众在屋企以外的地方看节目,亦无形中是多了一个帐户,可以电视及手机分途睇不同节目,变相买一送一。另一方面,手机看英超直播,不单吸引手机网络的客户,也可以吸引这些用户转为收费电视订户。

  不要低估科技提供便捷的威力。由手机到平板及高清,收费电视的订户一直在增长。以往有些单栋楼、唐楼、村屋,未必有收费电视可到,无线网路改善了部份覆盖的问题。Now首先挟着香港电讯庞大的网络,加上手机平板及Apps的帮助,订户一直未有减少。反而依赖同轴线入屋的有线,2008年才开始提供手机浏览器看京奥直播,亦在2011年发展《joemud》Apps睇直播重播,可惜已经被对手领先几个马位。

内容(Content)
  影视工业中流行说 “Content is King” ,是指无论多便宜、多便利,如果内容不吸引,还是死路一条。香港的收费电视,主要靠三种节目吸引顾客:新闻、体育及娱乐。

  2000年起,有线有两个新闻台,其中一个还是香港首个24小时运作的新闻平台。体育有英德意西四大联赛,还有欧联,世界杯,欧洲国家杯,四大满贯网球赛事等等。娱乐方面,有三个电影台、儿童台、娱乐台、HBO、Cinemax、Discovery等等。有这丰富的内容,连续九年赚钱无可厚非。

  2006年起,Now抢去HBO及Star Movies 的香港区独家播映权。2007年,开设24小时新闻台,直接与有线新闻台竞争。高价夺得英超后,在2008年瓜分意甲,2009年夺得西甲,2010年加入法甲及NBA。可看到2010年Now的盈利从400万元跳升至两亿多元,也是连续九年赚钱,而且保持稳定。

  由图一可以看到,有线的营业额从2006年开始下降了三年,英超回归三年令营业额重升,证明有「吸睛」的节目,观众就会「科水」。但吊诡的是2006-2009年赚的钱比2010-2013年度多,可能这令高层以为只要成功节流,就有利可图。2013年后,有线在电影、娱乐、体育方面,已经少有新的独家节目坐镇,怪不得订户和营业额都每况愈下。往后如果连新闻都因资源问题而影响水准,后果堪虞。

  2016 年又有新的挑战。一月开始,美国串流独角兽Netflix在香港接受订户。$100以下的月费,已经支援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四个装置同时收看电影及所有Netflix剧集。Netflix没有公布香港的上客资料,但从图一看出,两大收费电视总订户人数应声大跌8%,营业额亦跌了7%。Netflix的3C策略很明确,一个快餐店晚饭的价钱,配合现今手机的大屏幕和高解像电视,以及未来5G的下载速度,提供两个经营者外的电影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独家剧集,不单是收费电视,对免费电视也是极大的挑战。

竞争为市场提供更多选择

  分析了收费电视的近20年发展,可看到香港市场潜力很大,新服务或新竞争者的加入往往能够做大个饼,从2008-2018年,总营业额都在35亿元以上,是有线独家营运时的两倍。2006-2011年间,两者的订户人数叮当马头,互有高下。2006-2013七年的总营业额及总订户人数都稳步上扬,两大竞敌各有赚蚀。这几年也是科技发展提供更多利便的时候,手机、平板、智能电视让更多观众同时可以在不同地方、时段收看不同的节目。至此,竞争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收费电视得益,运动用品、酒吧食肆、甚至马会的生意都有增长。

  可惜2013年后,再无新的竞争策略及行动,整个市场自2014年开始萎缩。再加上科技让新的竞争加入,订户人数下降一成,生意跌了两成。

  竞争会为市场提供更多产品选择、更多方便或更优惠的价钱,性质是良是坏,还看观众与经营者是否都能得到好处。从1993年到2013年,香港观众多了不少高水平的新闻,体育及娱乐节目,即使每月花费几百,还是可以应付得来。所以,多数投诉收费太高,很少嫌内容不够。2014年起,两大竞争者似乎安于现状,甚少争取「杀手鐧」内容或开拓新的服务,反而过江龙来势凶凶,抢走不少生意。 香港的收费电视市场,如果只有营运者,而没有竞争者,最终会被顾客放弃。倒头来,不只营运者, 市民及香港都成输家。

注:
*立法会参考资料摘要《广播条例》(第562章) 本地免费电视节目服务牌照申请 《档号:CTB(CR)9/3/10》 https://www.cedb.gov.hk/ccib/chi/legco/pdf/free_TV.pdf

**香港2017年全年的电影票房才有18亿 (https://www.createhk.gov.hk/publication/2017.pdf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从数据看香港电视变化

李敬华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