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有助拓展出版创意

2008-08-15
香港制作的pop-up book世界闻名。
《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荣获印制大奖。
  成年时代才爱上阅读的我,就是觉得香港的出版物题材太少、太窄,了无新意。遇上到外地旅行,总爱流连当地的书店。当然我也明白出版商是有着经营、作者、制作等诸如此类的难处。可喜的是在近十年,香港的出版物题材阔了不少,制作精美,人们虽常抱怨书价昂贵,但若以书价和其他消费物相比,其实绝不昂贵,更可谓物超所值。

  为何近十年香港的出版题材得以扩阔?个中原因不少;但科技,尤其是制作及印刷科技所起的作用可多着呢。

彩色印刷的兴起
  早年的图书因成本问题,鲜有彩色印刷,后于八十年代中,因印刷科技的转变,成本下降,彩色印刷已变得非常普遍,加上当年香港的分色技术非常发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香港人普遍也富裕了,负担能力好了,对事物要求也提高不少。

  彩色印刷吸引了很多新加入的读者,很多图书题材也因此而变得兴旺,例如:各类摄影集、画册,以家居装潢、时装设计、古董、风景、人物为题等。但在某些题材上,有些出版商还是望题却步的。例如:珠宝、首饰等专书,论及建筑和机械结构等,皆因在图片处理方面的功夫甚多,成本不菲,需时也长,假若图片质素不好,又令书刊枯索无味。

  随着电脑软件的发达,色彩修补也非难事,数码摄影更帮摄影师解决不少限制及空间不足的问题,什么结构图也可于短时间内完成,既精确又仔细。我常想类似《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它荣获二零零六年香港印制大奖优秀出版最佳出版意念奖)的图书,在未有电脑科技之前是难以出版的。

低成本的利与弊
  上面提及早年我喜在外地购书,它们的题材五花八门,价钱也不算昂贵,其实那些图书大部份是由香港印制的(当时香港印刷商还未北移,但香港当时已是世界印刷四大中心之一),有些制作技术已存在,但只因香港图书的发行量少,很多制作方法也不适用,但随着科技发达,制作的方法也适用于较少量的印刷,成本问题才得以解决。

  此外,在搜书的过程中,我又发现到在外地,例如欧洲、日本及台湾等,他们出版题材不只广泛,还常配以不同的印制技术。图书的效果是否美观、读者是否喜欢是非常主观的,当中又夹着市场因素,但最少可看出他们积极使用不同的制作技术和物料。反观香港,有些出版商还是以成本作主导(成本保持越低越好),以及对什么新技术、新花样也不感兴趣,他们不鼓励设计者作新尝试,不想制作人用新技术。当中更有些是多年也只沿用一间印刷商去编印所有书目,那么图书的设计,便受制于该印刷商的设备和它所能提供的服务及物料。

  以生意角度来看,成本低故然有利,但以市场的情况来看,它可能有害,甚至令产品(图书)处于不利位置,只要题材配合,运用得宜,投资多一些成本是很值得的。就以几米的图书系列为例,它采用优质粉纸,图像经特别的色彩处理,精美的多色印刷,封面常加入局部UV、啤、摺等效果,有些更用精装硬皮形式,它的定价不平,但因制作精美,又可作礼物送给朋友,读者/消费者是接受得来的,而图书的价值和地位也得以大大提高。反之,有些图书,其题材和内容也不弱,但出版商只以平庸的印制方式,采用平价油墨和纸张,设计排版也毫无心思和新意,务求控制成本,它的售价虽平,但销量差劲,不时要减价速销也乏人问津。更坏之处,是出版商还未明白个中原因,平白扼杀了作者的心血。难怪香港有些有名的作者常要介入设计及制作的过程中,以确保其心血在制成后的卖相保证有一定水准。

  我常认为作为出版商是需要审慎去处理作者的心血,由设计、排版、选纸、印刷(可配以加工技术,熨金、UV等)至钉装形式。我试以歌曲作比喻,一首歌曲因歌手演绎不好、曲编或配乐等问题不济,而不流行不受欢迎,它还有机会转由他人主唱,重新编录等而再面世;但图书就算撇除版权问题,也很难有此类安排,更可说永不超生,我切实希望出版人无论在题材上、发掘作者、设计、制作等也能更具前瞻性,而不是被动地要待读者反映才作出改变。

高新科技加创意心思
  当人们常谈论高科技、新科技时,很多人也不知印刷业所应用的高、新科技,以及所投资相对于其他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年五月我所属的学会(香港印艺学会)率领了五十多人到德国的德鲁巴参观全球四年一度、规模最大、覆盖整个印艺行业的展会。场中所见,尽是崭新、高超的科技。我们团内有香港浸会大学讲师张正甫先生和他的学生,他们以行外人身份也见证了印制于科技的发展及应用的震撼。

  科技绝对有助拓展出版创意疆界,在香港输出的印刷图书中,不少是以印制技术配以手工艺取胜的,印制技术是香港印刷商孜孜不倦的吸引新知识和参察各地得来,有些更是自己钻研,改良技术而来的;而手工艺则有赖国内的大量劳动力帮忙。香港制作的的弹跳书(pop-up book)世界闻名,其他制作精美的图书更利用多种技术去结合附着物,如香水、茶叶、立体画、植毛纸玩具、玉器、绳结等等,使出版题材更广阔,表达能力更高。

  科技不只拓展出版创意的疆界,它揉合了作者的心思意念,设计师匠心独运的设计,印刷商专业的技术和物科的运用,把题材表达得淋离尽致,把图书变成礼品,甚至艺术品,为图书注入更深更广的功用,加强其角色,加长其寿命,是创意的集结,也成了文化创意的产业,令读者有着多重的阅读享受,令图书有珍藏及留存的价值。

  很多人以科技能怎样使生活变得更方便,作为其价值的准则。然而很多新科技/高科技,其内里的价值早已超越了方便的层次。而我则会以科技能否引发、创出事物的潜在意义作为评价,我更希望人们能善用科技,丰富人类的生活,并加添生命的实质和意义。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ICT Use at Home and Telecommuting Practices in Hong Kong

Louis Leung
Renwen Zhang
2016-07-25

「港漫」与创意工业

冯应谦
2015-07-01

比较香港免费报纸的内容和风格

陈乐怡,李晓茹,李韦瑶,李惠珊,黄嘉盈
苏钥机
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