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
强迫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成因与压力、儿时心理创伤有关,家人患有强迫症的人士,患病机会比一般人高五倍。男女的患病率相若,但男性较早病发,一般由青少年开始至二、三十岁是高峰期。
何谓强迫症
强迫症,可分强迫思想及强迫行为两个层面,严重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令他们强烈希望摆脱这些思想行为。强迫思想多是重覆及突然出现的想法,方式可为影像、句子或冲动,病人通常不会行动。这些思想不会为病人带来快感,反而令病人焦虑。部分强迫思想出现在病人看见特定物件后,例如开门后觉得门柄不洁,以后开门都会有相同想法。部分强迫思想不由事物引发,只是画面突然在脑里闪现令患者困扰,多有关于性及暴力的影像。例如患者有推长者出马路的念头,患者知道自己不会、极力不愿、也不曾作出这种行为,于是希望驱走这种思想,却越想越焦虑。
强迫行为有多种不同形式,例如在心里数数字、不断祈祷、不停关柜门及不停说对不起等等,行为或随时间变化。强迫行为跟患者的强迫思想可以全无关系,例如不停道歉,或有宗教相关的强迫思想,病人希望中和带来的负面情绪而不断说对不起。
外国研究指出,即使非强迫症患者,间中也会出现古怪思想、句子或影像。
强迫症治疗
部分强迫症病人知道自己思想不正常,但因为怕尴尬,或怕家人及医护人员不明白而没有求医。另有部分病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研究指出,药物加上心理治疗有效医治强迫症。
药物治疗
强迫症与脑内血清素有关,若脑部某些区域的血清素失衡,会较容易患上强迫症,所以强迫症可以靠血清素医治。抑郁症同样由血清素失衡引致,也可以血清素医治,但强迫症患者需较高剂量的血清素。药性温和的血清素可减低焦虑感觉,如病人食药后对肮脏物件的恐吓逐渐减弱,便不会不停洗手。约六至八成病人对药物反应较佳。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针对处理病者的思想并改变其行为,是一种呈现治疗。强迫症为病人带来极大困扰,主要因为逃避心态。例如病人担心不洗手会弄脏家居,令家人生病。洗手则可为自己带来短暂的安心,所以重覆及密集洗手来逃避或令家人生病的不安与焦虑。病人没有印证如果没有洗手,是否会导致家人生病。
认知行为治疗的其中一个元素,是引导病人反思自己的想法是否理性。病人最初多采取抗拒态度,心理学家会先对病人作详细评估,与病人建立信任后,再循序渐进进行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鼓励病人包容而非摆脱强迫思想,如不喜欢下雨,但下雨也要如常生活,亦会解释心理学的概念,让病人更了解病症以预防复发。治疗未必可以助患者消除所有强迫思想,但可把它降至可接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