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循证医学 - 中风
中风的病征主要是突发性半身不遂、昏倒、口眼歪斜肌肉活动困难或不受支配、言语不顺、吞咽困难等,一经发现,应马上报警求救最为妥当。
中风急症处理
容易中风的高危人士包括老人、肥胖人士、过瘦人士、压力过大的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黏、心脏病和有中风家族史的人等等。香港的医疗系统完善,中风的病者一般可以很快做到脑扫瞄去检查。如果中风位置较深入,如脑下垂,则需靠磁力共振去检查。亚洲人中风机会比西方人为大,所以对医院的需求亦大。在香港,一般医院有医疗团队,有专科医生及护士去专门照顾中风病人,提供一条龙服务。中国大陆已开始以中西合璧医治中风,而香港反而还是以西医主导,较少以中医配中成药治疗。
中医理解中风是以有昏迷的中风为「中脏腑」,而无昏迷的中风为「中经络」。中医常用的治疗中风方法有用药、针灸、推拿,以及加强身体功能锻炼。
中风分为两类:一、缺血性 (塞血管);二、出血性 (爆血管)。
缺血性 (塞血管)
塞血管的中风,西医一般做法,是在最紧急的最初四小时半 (黄金四个半小时) 内注入溶血剂,令塞掉的血管,尽快畅通,减低脑部因缺养份而受损。
出血性 (爆血管)
爆血管的中风,通常以脑外科医生会诊,医生一般凭着面积多广及其位置去诊断。有少部份病人需要施手术开脑放瘀血,但绝大部份都不会开刀,医生反而会重点小心控制血压。如果爆血管范围较大,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惯性出血。
预防中风
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工作和休息习惯,及早发现和治疗中风先兆,即可防止中风。
饮食、戒烟酒
调节饮食,三餐清淡,不宜过饱。每日进食适量蔬果,饮水量要足够,否则会造成夜间血液过于黏稠,易成血栓。食盐过多是高血压的重要成因,增加钾、钙的摄取量有助于降低血压,缓解动脉痉挛,预防中风。多吃橙、香蕉、柠檬、菠菜、马铃薯等食物。牛奶最好每天饮一至两杯,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
运动、控制体重
体重越重,血压越高,心脏越易肥大;根据统计,体重超过标准两成,心血管出现疾病机率增加一倍。控制体重的最好方式就是饮食控制与适度运动。高血压患者,则不适宜在寒冬中作剧烈运动,最好在气温较暖时作运动量较低之运动,如打太极拳或散步。
安宫牛黄丸
坊间有说「安宫牛黄丸」有神效,为中风良药。此为半桶水,既对亦错。安宫牛黄丸主要用于高热昏迷、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肝昏迷、中风等,主要用来促使昏迷病人苏醒。
但安宫牛黄丸不能滥用,亦不能对所有的昏迷、中风病人用。中医把昏迷称为「闭症」,有寒热虚实之分,「热闭」才用安宫牛黄丸。「寒闭」,如手脚冰凉,使用之后会适得其反,而一般会以苏合香丸来治。
安宫牛黄丸在医院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故障,并且只用在最危重的病人身上,比如中风患者、车祸导致的严重脑外伤病人等等。安宫牛黄丸有苏醒功能,但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安宫牛黄丸亦不能长期使用,用蜡封好的安宫牛黄丸,一般三年以内用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