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中医食疗
腹泻
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克,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至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发生在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病因多而复杂。功能性腹泻比例最高,这类患者常伴有下腹部或左下腹部隐痛,便后疼痛可缓解。
病因病机
从中医角度,泄泻病因很多,外因六淫之邪,内因七情,饮食不节,脏腑传变,皆可致泄泻。其直接之病位在脾胃肠道,病机的关键是脾胃肠道的升降、运化、受纳、受盛、化物、泌浊和开阖作用失常,其中以升降、运化和泌浊功能失常为关键。
临床表现
甲、 寒湿困脾型
【主症】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肠鸣时作,脘腹闷胀,食少纳差,身困肢冷,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以化湿运脾为主,方用胃苓汤加味
【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陈皮、制半夏、川厚朴、炒木香、泽泻、苏梗、防风、猪苓、煨葛根、茯苓、桂枝、于姜、炒荆芥、砂仁、炙甘草
乙、 肝郁脾虚型
【主症】症见大便稀溏,平素多有胸胁胀满不适,时有嗳气,纳食较少,每因抑郁恼怒或精神紧张时大便次数增加,舌嫩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以疏肝健脾为主,方用叫逆散合异功散加味
【方药】醋柴胡、炒枳壳、制香附、佛手、炒当归、煨诃子、陈皮、青皮、炙甘草、白豆蔻、绿梅花、太子参、茯苓、炒白术、炒白芍、炒鸡内金、合欢皮
丙、 脾胃虚弱型
【主症】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覆,完谷不化,食后腹胀,稍进油腻食物或劳累时,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不华,神疲乏力,舌淡胖、苔薄,脉细弱
【治法】以益气补中为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味
【方药】党参、炒白术、山药、炒白扁豆:芡实、炒薏苡仁、莲子肉、炙黄芪、红枣、炒木香、苏梗、陈皮、炙甘草、神曲、炒谷芽
丁、 脾肾阳虚型
【主症】症见五更泻,肠鸣即泻,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脘腹喜温喜按,舌胖大边有齿印、苔薄,脉沉细
【治法】以温养脾肾为主,方用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方药】党参、炒白术、炙黄芪、山药、煨益智仁、乌梅、川断、补骨脂、仙灵脾、巴戟天、防风、炙甘草、煨诃子、炮姜、肉豆蔻、肉桂、五味子
保健食疗
1. 脾虚
薯蓣粥
【材料】山药15克、芡实15克、扁豆(或莲子)10克、粳米100克
【做法】用水煎15至20分钟后取汁,以汁煮粳米为粥
2. 寒湿困脾
白术薏米豆蔻粥
【材料】白术10克、薏苡仁30克、肉豆蔻8克、粳米100克
【做法】用水煎15至20分钟后取汁,以汁煮粳米为粥
3. 肝脾不和
白术芍药粥
【材料】白术15克、白芍10克、粳米100克
【做法】用水煎15至20分钟后取汁,以汁煮粳米为粥
4. 老年慢性腹泻
栗子粳米粥
【材料】栗子8至10粒,粳米100克
【做法】以上材料同煮为粥
黄芪山药羊肉粥
【材料】黄芪30克、乌梅5克,当归10克
【做法】用水煎30分钟,取汁加入羊肉(切小块)、鲜山药、粳米,文火至肉烂粥成
资料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部研究助理教授、注册中医师钟丽丹博士
注意:以上食疗只供参考,因个人体质有异,在使用药膳处方前建议先向注册中医师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