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台台徽,曾于70年代悬挂于广播大厦外墙。
广播节目委员会会议记录(1929-1938)。
三十年代「马可尼」式播音室用咪。
电台节目预告表(1941)。
五十年代真空管收音机。
三十至八十年代电台外勤转播时用碳粉式话筒专线接驳直线电话。
时间廊。
广播历史话当年(共四节)。
穿越五台山(共五节)。
广播传送多面睇(共两节)。
《青春交响曲》是香港电台第二台的前身。第二台于1981年正式诞生。
1989年「超级太阳使者」尊龙(左二)。
(上)2009年太阳计划活动T恤,(下)梁咏琪设计的T恤手稿。
Patti Page亲笔签名唱片集。
(左上)2000年,郭利民被「健力士世界纪录」确认为「世界最长寿唱片骑师」。(右下)1987年,郭利民于白金汉宫获颁的英帝国员佐勋章。
钟伟明于1970-1991年间以公务员身份服务于香港电台,由节目主任一直至退休前为中文台节目制作组总监。
由香港本土插画家设计的香港电台标志,承载着他们对港台的回忆、印象与期望(来自港台网站Web+《纯粹绘作》)。
开盘播放器,与黑胶唱盘一样,于八十年代前广泛用于各电台直播室。
(左)直播室内的时钟均会连接到接收卫星讯号的总时钟系统,作自动调校以同步显示时间。(右)Cue Light,安装于直播室内让主持人了解直播室的状态。开始直播前的十秒会亮橙灯,直播出街时会亮红灯。
卡式带播放器,七十年代尾开始安装于各直播室中。
黑胶唱盘,最早期的音乐播放机,于八十年代前为每间直播室必备的广播器材。
《火星进攻地球》(1961年)是香港电台现藏最早的广播剧,由钟志明及源家祥主演。
2003年,钟伟明为庆祝香港广播75周年,选录《陆亚采别传》。
Neumann咪高峰于广播音响界无人不识,是专业咪高峰中的不二之选。
填词人黄沾手稿:《狮子山下》曲词,罗文主唱,1980年推出。
电视剧《狮子山下》之〈桥〉剧照。1978年。编导:许鞍华。
电视剧《狮子山下》之〈五子衰〉剧照1977年。一众演员在油麻地海面浮木上演出追贼。编导:罗孔忠。
电视剧《狮子山下》之〈母亲〉剧照。1976年。编导:卢自强。
电视剧《香江岁月》里姚炜穿着的1940至1950年代款式旗袍。
广播剧《小男人周记》(1986年),郑丹瑞 (阿旦)(左)主演。
2004年,李我(左)原著的天空小説《欲焰》,由萧湘(右)改编为广播剧《萧月白》,李龙、关菊英、谢雪心、李香琴主演。
广播剧组人员以不同道具,制造声效,加强故事效果。
Arriflex 16米厘菲林摄影机,德国制造,采用静音摩打设计,避免影响现场同步录音。当年用于《狮子山下》等剧集拍摄。1978年。
16米厘菲林剪接机(Steenbeck),德国制造。七十至八十年代用于电视制作。同步剪接一条16米厘菲林影片及两条声轨。
Cinema Products 16米厘菲林摄影机(1976年)。美国制造。在菲林边缘加入声轨同步录音,方便采访拍摄。是当年《铿锵集》最常使用菲林摄影机。
Nagra磁带录音机。瑞士制造,Nagra是波兰语「录音」的意思,设计精细可靠而且坚固耐用,为不少节目记录大量金句名言。1988年。
第一届,郑少秋(左一)以《倚天屠龙记》和《誓要入刀山》连夺两首金曲。
第四届,(后左起)曾叶发、钟伟明、Ray Cordeiro、罗家英、何鉴江;(前左起)区瑞强、张文新、朱培庆、吴锡辉、伍家廉是这一届的幕后班底。
第七届,(左起)倪匡、黄沾、林燕妮、查良镛担任颁奖嘉宾。
第八届,电影大亨邹文怀(左)向歌神许冠杰(右)颁赠「金针奖」。
「第六届十大中文金曲」奖座,《偏偏喜欢你》陈百强作曲,奖座由靳埭强博士设计。
张国荣的舞台服饰。张国荣在1984年凭Monica在「第七届十大中文金曲」首获金曲奖,并在《第二十二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获颁金针奖,他当年穿着这套表演服装出席及演唱历年得奖金曲。
陈百强在《第十六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获追颁无休止符纪念奖座。
喇叭变布景,唱盘变舞台。第三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的舞台设计别树一帜。
第三十七届,词坛圣手卢国沾(前)获颁「金针奖」,(后左起)叶振棠、薰妮、张德兰、罗嘉良演唱他的代表作致敬。
时事节目《针锋相对》(1976年),钟士元博士(左),行政立法两局非官守议员;主持:韦基舜。
(由上至下)《城市论坛》主持:吴明林(第一任)、殷巧儿(80年代主持)、韦基舜(1983-1991主持)、毛孟静(1991-1993主持)。
香港电台广播剧组于1968年成立「龙翔剧团」,演出遍布全港;现场录音更被送往香港驻伦敦办事处,播予当地华侨欣赏;又灌录唱片。「龙」以一非牟利剧团,维持长达二十二年的经常性演出,对维持传统地方艺术,影响深远。
香港电台龙翔剧团曲选《王魁与桂英之情深》黑胶唱片(左)及《木兰辞》黑胶唱片(右)。
龙翔剧团成员。(后排左起) 卢家炽、敬海林、叶观楫、熊德诚、林友荣及(后排右一)熊良锡;(中排左一、二、四) 劳韵妍、张雪丽、冯瑞珍、(中排右起)钟恩龙、张炳强、区聪及陈炳球;(前排左起) 陈笑燕、何楚云、龙宝钿及何霭儿。
1973年设立新闻部之前,香港电台透过现场直播重要社区活动为公众服务,包括图中港督柏立基爵士于1960年在大会堂举行的奠基仪式。
1970至1980年代,香港电台记者采访时常用的录音带录音机。
龙翔剧团剪报。
(由上至下)《城市论坛》主持:李銮辉(1993-1995主持)、香树辉(1996-2003主持)、谢志峰(2003-2015主持)、苏敬恒(现任主持)。
《Harry哥哥好邻居》布偶:近近视。
《Harry哥哥好邻居》布偶:芝蔴。
《Harry哥哥好邻居》门牌。
动画《小鹿路遇狐狸》分层动作设计胶片(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