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廊

影音节目
三组全新制作的360影片,透过穹顶形(Dome)的投影技术,在展馆循环播放,让观众全方位认识早年广播历史、五台山光辉岁月和广播讯号的传送流程。

一.广播历史话当年(共四节)
见证香港广播如何从1928年开始,历经日占时期、战后重生,再走到百花齐放的七十年代。大量珍贵声画片段,加上学者、听众和资深广播人的访问,一同话当年。
旁白:郑启明
访问嘉宾:胡枫/罗兰/梁舜燕/周梁淑怡/Uncle Ray 等

二.穿越五台山(共五节)
70年代电视迷淇淇穿越时空,来到现今广播道,遇见何B师父,两人一起寻找五台山旧足迹,看今昔转变之余,亦会细说历史,广邀五台山名人畅谈往事,让观众感受一下当年五台并立的广播盛况。
主持:何守信,谭淇淇
访问嘉宾:李司棋/林建明/车淑梅/林嘉华/倪秉郎/金刚/苏施黄/米雪

三.广播传送多面睇(共两节:电视/电台)
四只机械小精灵,游走电视及电台的整个制作流程,用360及航拍技术,带大家参观外景拍摄现场、后期制作中心及总控制室等。小精灵还会上天下海,探访山上及离岛的发射站,贴身追踪节目讯号,如何透过大气电波,稳妥传送到家家户户。
旁白:杜婷
最长寿唱片骑师 - 郭利民
郭利民生于1924年,是香港著名唱片骑师,为广播界及音乐界奉献一生。他于1987年获颁发英帝国员佐勋章,1997年获香港电台颁发终身成就奖,2008年获铜紫荆勋章。2000年,郭被「健力士世界纪录」确认为「世界最长寿唱片骑师」。
播音皇帝─钟伟明 (1931-2009)
在香港土生土长,钟伟明凭借他天赋的声音,由五、六十年代开始,迷倒不少听迷,赢取「播音皇帝」的美誉。他演绎的天空小说及广播剧家传户晓,于1992年荣获MBE勋衔,为华人广播界第一人。
电台直播室
位于九龙塘广播道三十号的香港广播电台广播大厦在1969年落成,当年的直播室设计一直沿用至今,而直播室的器材设施、唱盘播放器、咪高峰及耳筒等,则由模拟制式逐步进入数码化年代。
香港之歌《狮子山下》
最初《狮子山下》以广东小调《步步高》为片头音乐,及后剧集取材渐见多元化,新晋编导未必采用。张敏仪效法无綫剧集主题曲的成功,遂找来顾家煇和黄沾为《狮》剧谱新曲新词,再请罗文主唱,在1980年推出,经历岁月的沉淀,渐渐成为香港之歌。
广播剧
早期广播剧节目多以单人讲述的形式出现,一人分饰几角,当中的表表者有李我、邓寄尘及钟伟明等。而集体制作的广播剧于五十年代末开始流行,七十年代更是广播剧全盛时期。
金曲40我和你
1978年,香港电台推出电台节目《中文歌曲龙虎榜》,继而举办全港首个以歌曲爲本的年度盛事「十大中文金曲」选举,用奖项表扬乐坛精英的贡献,而奖项结果亦成为极具代表性的香港音乐指标。早年「十大中文金曲」的选举以现场唱票方式点算结果,随着科技发展,透过互联网,让本地以至海外乐迷都可以参与其中。多年来,选举一直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除了公众投票外,更增设民意调查及专业评分,所以每个奖项的得主都是实至名归。
十大中文金曲场刊及歌集
《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的制作向来一丝不苟,由舞台设计以至场刊印刷都十分讲究,场刊更一度成为香港流行文化研究者的收藏品。
香港电台历年文化、艺术及教育节目海报
数十款香港电台历年文化、艺术及教育节目海报。随着年代变迁,海报制作亦由昔日的人手描绘、做稿、传统分色到今天的电脑合成与数码印刷。
《Harry哥哥好邻居II》拍摄场景。
《Harry哥哥好邻居II》拍摄场景。
《Harry哥哥好邻居II》拍摄场景。
《Harry哥哥好邻居II》拍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