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士笠街,俗称「红毛娇街」,早在1848年已经存在,其名源于德国人吉士笠(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1803年,吉士笠出生于德国,在新教复兴运动影响下,参加了传教工作,被派到亚洲传教。为了传教,他刻苦学习汉语,包括广东话和福建话。

 

当时,英国政府对中国虎视眈眈,渴望得到多些有关中国的资料,由于吉士笠有这方面的知识(他曾在中国沿海进行海道测量、地形勘查、绘制航海地图、调查各地物产及商业贸易情况、搜集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资料),便将资料提供给英国政府,以备采纳。

 

1835年,吉士笠接受了英国对华商务监督汉语秘书的职务。1839年 9月5日,当时的英国驻华商务总监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带兵进入九龙水域,吉士笠充当翻译员,向清朝递交他用中文替义律写的信函,信中威胁说,如果中国方面不提供食物给英国船队,那么将受到英国方面的武力惩罚。林则徐拒绝英方要求,九龙之战由此爆发。

 

鸦片战争爆发后,由于军官和士兵都不懂汉语,吉士笠的翻译工作尤为重要。例如和中国军政官员的谈判、军需的供应、情报的搜集及对攻陷城市的管理等,都由翻译员协助。1842年8月,清朝向英国投降,吉士笠参加了有关《南京条约》的多次谈判和最后谈判会议,从清政府手里攫取了许多侵略特权。香港开埠初期,他被委任为抚华道,是专门管理华人的行政官员。英国为了纪念他,便兴建这条街。后来,这条街设立了一座西洋高级妓院,经常有洋妇往还,故又称「红毛娇街」。

出版社:https://joyread.club/book/63776309c5332700298b9f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