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寻

载入中 ...

辟地建房屋

2017-09-04
楼高六层的美荷楼在1954年落成,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徒置大厦,而这座二级历史建筑现已改建成青年旅舍。

节目主持刘智鹏教授和曾卓然博士到访美荷楼的展览馆,缅怀公屋以往的居住情况,并从历史角度,探讨香港自开埠以来,种种有关土地和房屋发展的问题。

他们首先探讨殖民地政府如何利用土地发展策略,提升这小渔港的地价,让香港升价十倍。其后,他们便讨论所有香港人的疑惑:香港虽人多但土地也不少,为何房屋供应却永远不能满足市场和市民的需求呢?到底房屋供应不足是否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呢?

两位主持与一众历史学家,从香港开埠后第一次拍卖土地开始,按时序并有条理地分析,直言港英政府一直以来都没有正视华人的住屋需求,例如政府曾禁止华人在中环和山顶居住,又曾经在1894年鼠疫爆发后把上环一带华人的房屋烧毁。直到1925年的省港澳大罢工做成人口大量流失,港英政府才认真制定长远的公屋政策。不过,港府却要到罢工事件过了二十多年,石硖尾木屋区大火,令五万多人痛失家园后,才落实兴建公屋。这政策当然是一项德政,但如石硖尾邨般设备简陋、空间狭小的公屋设计,却维持了一段颇长的时间。

主持人更邀请了一对在公屋居住的母子,听听他们用几分钟时间分享公屋四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并看看他们如何从山边石屋搬到徒置大厦,然后由山边木屋到板间房,再到廉租屋。原来多年来不断搬家,只是为了让一家人能有一个可遮风挡雨的居所。

主持:
刘智鹏教授(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曾卓然博士(岭南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

受访嘉宾:
何佩然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萧国健教授(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赵丽霞教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及设计系主任)
姚松炎博士(专业测量师)
欧阳永佳(两代公屋住户)
张爱好(两代公屋住户)


编导:叶剑峰

播出日期:04/09/2017(星期一)
晚上9时至10时-港台电视31

历史说香港

  • 视像
  • 中文
  • 文化
  • 已完结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