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敬启 信封面上写着∶某某敬启 x 信封面的「敬启」∶恭恭敬敬的拆开。 内文的「敬启」∶恭恭敬敬的告诉你。 礼貌上,发信人不应该叫人恭恭敬敬地拆开信件。
(2) 信封上的称谓 信封面上写着∶某某舅父大人收启 x 信封面上的称谓,不应是寄信人和收信人的特别关系,因为信封面上的称谓是给一般人看的,例如∶ 某某先生收启 某某小姐收启 某某博士收启 某某教授收启 (衔头) 某某经理收启 某某主任收启 (职位)
部分职业可以写在信封面当作称谓,例如律师、医生,但是部分却不能,例如护士、警员等。另外,教师不能作信封面的称谓,老师则可以。如果不清楚的话,可用先生、小姐。如果连姓别也不清楚,可以只用先生。
(3) 上款 写信给长辈时,上款不应称呼对方做兄。虽然称人为兄有尊重的意思,但是称兄道弟表示两者之间是平辈。长辈写信时称晚辈做弟,是将自己的辈份降低,是客气、谦逊的表示。晚辈写信给长辈时称呼对方做兄,则将自己的地位提高,由晚辈变为平辈,是骄傲的表示,十分没礼貌。
有些人写信,上款喜欢写亲爱/尊敬的某某先生,以示尊重。其实中国传统上,写上款如果要表示尊敬,通常并非在人名前面加上形容词,而是应该在动词后面加上助词,例如某某先生大鉴,或者在信封面上写某某先生台启。
信的上款∶ 陈先生∶较为生疏 永明先生∶较为亲切 陈永明先生∶可用于某些公函或商函,私人信件中应避免使用
(4) 先生和生 很多人将先生合音写成生字,其实不妥当,因为先生是尊称,而生则是对平辈或晚辈的称呼。例如在介绍信中∶张生的成绩很好,意思是我那姓张的学生,成绩很好。
(5) 代名词 写信时,忌用代名词,例如∶ 我接到你的来信,知道你下月五日乘坐某航空公司1号班机于下午八时抵港。我届时将会到机场接机,不用担心。如果你需要我代你(改成为字)在港安排旅店,请马上给我通知,好让我尽快给你安排。
上述的粗体字均可删去,使文章更为清爽。
写信时如果一定要用代名词∶ - 用您代替你字。 - 以称谓代替,例如∶「您的意见如何」可变成「老师/台端/阁下/先生/女士的意见如何」
- 换上谦称∶例如用生、晚、仆、弟、本人等。 换上自己的名,以陈永明为例∶将「我下星期出外公干」变成「明下星期出外公干」。
(6) 书信体的格式 古时,为了表示对长辈、重要人物的尊敬,提到他时会另行书写,将他的名称和称呼放在另外一行的顶格。后来,为了表示对一般人的尊敬,写到阁下、台端时,会在前面留空一格,表示尊重。另外,提到自己时,为了表示谦卑,会将本人二字的字体写细一点。
中国书信的行文习惯和香港的有所不同,例如中国的公文结尾爱写上此致敬礼,香港人觉得不对,因「此致」解作给,所以后面应该写上收信人的名称∶此致某某先生/团体。
换一个角度来说,此致敬礼可以解作∶在这里向收信人致敬,十分有礼貌。谁是谁非有时难以决定,大家习惯而已。
(7) 一字的用法 语体文中少用一字,例如∶ 「我想要一杯咖啡。」(I would like to have a cup of coffee)其实可以改为「我想要杯咖啡。」 如此类推∶ 「我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可以改为「我有好消息告诉你。」 「明天有一个朋友来探我。」可以改为「明天有(个)朋友来探我。」